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21期
2010-04-25
  靜思晨語
  心靈交流道
  社論
  無盡藏
  主題報導
  天涯共此情‧緬甸
  莫拉克風災重建‧高雄杉林大愛園區
  天涯共此情‧河北
  一句話的力量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一○年三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21期
  十一日 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3‧11《農正月‧二十六》

【靜思小語】運轉其心,啟動其力,人助自助。

願悲切,深入苦

並非死後才會依隨業報而到地獄,人生在世亦受許多苦難折磨——有心靈的地獄、物資匱乏的地獄、身體殘病的地獄……早會時間上人開示,世間有相與無相之苦,讓人如困地獄,難以解脫;所以佛陀稱此世界為「娑婆」世界,意為「堪忍」,必須能忍世間種種苦難。

「人間菩薩覺有情,投入苦難之地救拔眾生,是自動自發、秉持願力而來;所以無論面對如何複雜、苦難的境地,都不起煩惱。親身入苦去感受,願力更深、更切,在苦難中長養慈悲心。」

上人感恩慈濟人不忍眾生苦,以菩薩的大願力,行入如同煉獄的災區,救拔受災受難人身心之苦。「不只給予有形的物資,更給予無形的力量,使其身心安定;接著運轉其心、啟動其力,人助自助。」

《八大人覺經》「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凡夫沈迷欲樂,如處熾然大火之中而不知不覺;上人勉眾要自我覺醒,才能超越煩惱之苦。

「不知生死之苦如火焚燒而耽溺享樂,做出許多損人利己之事;表面上看來是利己,事實上,自造惡業終會傷害自己。」

上人指出,唯有覺悟此理,才能「發大乘心」,不只獨善其身,尚能深入苦難,「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進一步引導人人往覺悟之道而行,「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不只信,且修心

「慈濟人不迷信,尚且破除迷信,更以淨化心靈為方向。」與醫療志業副執行長張文成談話,上人表示,多數信仰教導信眾「為善者上天堂、為惡者下地獄」;佛教則以「因緣果報」闡釋六道輪迴。

「我常提醒慈濟人,並非行善就能得到佛菩薩保佑;須自我修心,回歸清淨本性。行善是本分,而苦難眾生的示相,能使人體會道理。」

娑婆世界,苦難偏多,但是真正知苦者卻很少。「因為不知苦,才會沈迷在名利的追逐,顛倒造業、結怨成仇。」上人指出,宗教不能只強調「信」,卻忽略人心的修持;缺乏因果觀,易趨偏激,使人不明是非、善惡。

從未接觸過佛教的海地民眾,在慈濟人身教引導下,也能理解佛教的大愛、覺有情精神。上人舉述洪慈承師姊在以工供糧時,把握機會藉境施教,引導長久貧困的民眾助人。

「海地人窮怕了,要他們分出自己的糧食助人,他們都說辦不到。慈承進一步說,慈濟人與海地民眾非親非故,卻自付交通費,千里迢迢來幫助大家,所秉持的就是『不忍』之心;海地民眾若能在能力範圍內互助,未來必定會更好。此時再問大家是否願意布施?人人都表示願意。」

菩薩覺有情,出自內心甘願付出;海地人了解這個道理後,紛紛表達希望加入慈濟志工。上人欣言,慈濟人力行佛法,已在當地帶動起愛的循環;期望有更多人起而效法「菩薩」精神。

留錄菩薩芳蹤

人文志策會中,同仁展示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的「曠時攝影」,幾分鐘內看到大愛園區從一片黃土直到永久住宅落成、草木扶疏,令人讚歎。上人開示,莫拉克風災讓原本美好閒適的山居環境,遭大水土石掩覆,山區潛藏危機,再不適合居住,人們不得不遷徙。

全球氣候變遷,讓過度開發而危脆的山河大地,更加不堪一擊。上人感嘆,人心貪求無厭足,對大地造成傷害。「砍伐林木如在表皮動刀,炸山鑽洞則是對山體剖腹抽腸;大地之母傷痛難耐,以致地大不調,地震頻繁。」

有災難的地方,就有人間菩薩芳蹤。上人期勉人文志業同仁多用心,留錄菩薩芳蹤,合心鋪出一條康莊人文大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