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8期
2012-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斯里蘭卡
  天涯共此情‧海地
  特別報導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二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8期
  心靈交流道

危機起於自私,平安來自使命

七月十五日應邀到慈濟關渡志業園區,與培訓委員慈誠分享「大時代的悲智願行」,深盼喚起大家重視「暖化危機」,響應「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下午一點多,我搭乘捷運到關渡站再走路到園區,走在滾燙的柏油路上,見兩旁路樹被曬得奄奄一息,我每踏一步就不斷感受呼吸悶熱空氣的昏眩,及汗水浸溼眼角的難過,「真的好熱!」

四點多結束課程,再度走向捷運站,原以為應該「消暑」一點了,沒想到走到捷運站依舊全身溼透,今天的臺北實在太「熱」情了!當天臺北最高溫達攝氏三十八點一度,也創下史上連續七天高溫超過三十七度的記錄。

晚上回到花蓮,想到臺北的熱與暖化嚴重,心中響起一段旋律:「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而『暖化』在蔓延、『地球』在創痛,還要忍多久?還要沈默多久?」

事實上,全球暖化並未因媒體報導興致缺缺而停止撲向各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災難依舊頻傳,更令人嗅出「來不及」的緊迫感——

近一年來,美國本土歷經一百一十七年來最熱氣候;今年六月,全美兩千三百個城市出現破記錄的高溫,造成至少七十四人死亡;許多玉米田連續曝曬在烈陽下,嚴重枯萎,各州農夫乾脆放棄當季收成;美國農業部將今年的玉米量收成下調百分之十二。糧食價格看漲,讓人擔憂。

地中海型氣候的希臘,以往七、八月均溫為攝氏三十三度,今年七月卻出現四十四度高溫。日本九州熊本縣,七月十二日在八小時內降下五百零八公釐雨量,造成二十人死亡、七人失蹤、五萬戶被迫撤離,也勾起人們對三一一海嘯的痛苦回憶。

六月間,印度東北部因季風引發強降雨,造成上百人死亡、六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德國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受全球暖化影響,冰河融化問題嚴重,南德地區的五條高山冰河,預估在未來二、三十年間可能消失……

「回不去了!」這僅是一句戲劇臺詞?還是地球母親每天承受各式苦痛的真實現況?地球母親在鳴咽,我的心在懺愧。「危機起於自私,平安來自使命」,讓我們化冷漠為關懷,化擔憂為使命,化浪費為節約,化愛地球為實際行動,從生活簡約、克制口欲做起,扭轉「回不去」為「來得及」,讓地球母親再現健康亮麗!
花蓮 邱國氣

心鼓敲開自我障礙

古代打仗前一定先擊鼓以振奮士氣,收兵時則敲打金屬物鳴金收兵。佛教以「暮鼓晨鐘」,警示一日時光已過,傳達出令人警覺的醒悟力量。

鼓的頻率,是最接近人心跳的節奏,其聲波能量振奮人心,並激發著熱情前進的動力,傳達重大的心靈活力。擊鼓的信念是建立在團隊合作上,需學習傾聽並配合;這就像在慈濟合和互協的組織架構中,沒有人會是唯一的達人。

我很愛聽鼓聲,從小夢想能加入鼓隊,現在加入了慈濟人文心鼓隊學習,發現自己年紀已長,身心的技術與經驗,卻是處在幼兒期。

或許對於打鼓帶著負面信念,不斷用減法降低自己的信心——趕不上節奏、記不住鼓譜、欠缺膽識,練習時總躲在後排,怕夢想見光死,怕一再打錯、又怕自己窮認真。

奇怪呀!我正在做自己熱愛的事,卻是隔著愚昧的恐懼在嚇唬自己,我真不敢相信,原來內心擁有這麼多沈重的障礙。

打快鼓的張尊昱副總監說:「你是北一女畢業的,怎麼會記不住鼓譜?」

「可能是年齡大了,記憶的庫存容量不夠用了。」我找到了理由。

「菩薩哪有年齡的限制,不是隨時都在放空嗎?怎會不夠用?」遠處傳來不一樣的聲音。

「慢慢來,別急,剛來時我們也是敲得很僵硬。」四周溫暖貼心的話語,感受得到有人願意等待新團員成長的平等之愛。

「如果慢慢學,學到好就已經老得敲不動了。」我還是焦躁地放不開。

「你放心,就算沒學好,也是會到那個歲數的。」幽默中,我居然得到安撫與滋養。

節目部張美娟小老師打鼓的力道與揮舞之美,最是讓人心悅誠服。「打鼓也是一種修行!意念的專一、力道的大小、節奏的快慢、身體的伸縮,是打鼓最重要的關鍵。即使偶爾恍神、失去節拍,也要趕緊追上節奏,讓自己的鼓聲和大家站在同一陣線上。」感恩她陪伴練習,從快到慢、由淺到深,全然、確實地傳承經驗與力量,我很珍惜且感到安心。

也許鼓音的頻率與內心的熱情引發共鳴,也許敲開了內心隱藏已久的障礙,釋放了禁錮的心靈;在練習過程中,我學習到更強的適應力,以及心手並行的執行能力,內心有一種金錢買不到的充實感。

的確,擁有健康的活力,才能發揮更大的創造力、找到更好的自己;其實我們都比自己想像得更好更有能力。

且讓我們來一場心靈的體驗,全神貫注,全心投入,鼓傳鼓、心傳心,讓受鼓舞的人心持續成長,生生不息,讓內心正向的聲音與鼓聲同樣響亮!
大愛電視志工 林幸惠

【更正啟事】
本刊五四七期封底「真情映象」攝影者誤植,更正為鄭阿典,謹向作者及讀者致歉。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