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8期
2012-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斯里蘭卡
  天涯共此情‧海地
  特別報導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二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8期
  二十九日 有愛,無災

 

◆6‧29《農五月‧十一》

【靜思小語】有愛就有福,有福就無災。

有愛就有福

桃園區訪視幹事陳玉美師姊報告六月十二日豪大雨,桃園志工動員近兩千人次,關懷三千三百四十五人,致贈六千多份熱食,並提供慰問金給三戶遭土石流衝入家中的受災民眾。

上人表示,雖然不捨大家受災驚嚇、有損失,但相較於世界上許多國家因四大不調而受到嚴重災害,應感恩自身平安。

「懂得感恩,心中就會醞釀愛的種子,而能造福。時時感恩、人人感恩、事事感恩,心地單純、充滿愛,就有福;有福之人居福地,即能平安無災。」

一位志工分享,近年來臺灣各地若有災難,受災民眾總是期待慈濟人快速前來救助;然而,有受災者視慈濟人的付出為「理所當然」,所以當水勢不斷漫淹擴大,志工煮熱食、分送便當,倍感壓力。

上人教導,民眾認為「理所當然」,表示慈濟長年來的無私付出已受肯定、讓人倚重;要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心看待,更進一步「人間菩薩大招生」;「菩薩網」開展得愈廣,就能就地動員、應鄉親所需提供協助。

「人人都有成佛的潛能,應自我修心,提升佛性,降伏凡夫心。大家共同為天下人做天下事,這一分發心和付出,莫因言語互動不圓融而打折扣。」

上人以「人圓、事圓、理圓」說明,圓滿的人格就是菩薩,菩薩再精進就能成佛。「欲得人格圓滿,待人接物要面面俱到,以真誠之心投入,將每一件事做得皆大歡喜。」

災難發生後,大家都認為慈濟會來幫助。上人表示,要感恩大家肯定,顯示慈濟人的真誠付出已深銘人心,這就是做人圓滿。

「慈濟人是眾生的不請之師、大良福田——災難發生後立即前往救援、安定人心,是慈濟人的責任;將佛法弘揚到每一個人的心坎裏、增長慧命,也是慈濟人的責任。」     

上人教眾,只要恆持初發心,就能凝聚善與福,讓臺灣平安無災。

從「學」到「覺」

新竹慈濟人聯誼,上人開示,新竹是發展科學教育與科技的重鎮,需有清淨單純的大「覺」,才能善用科「學」利益天地眾生。

「學」字下方是「子」,「覺」字下方則是「見」,上人依字形解說:「學『子』如初生兒,懵懂無知之時,需要有人教導、指引人生方向。佛陀視眾生如己子,用心教育、引導,希望人人『見』到自己的本性而覺悟。」

慈濟志業能夠從臺灣擴及海外,上人表示,大愛臺等人文志業的科技傳播功不可沒,才能讓遙遠國度的收視者立即了解慈濟人、慈濟事。

「大愛臺所弘傳的並非『如是我聞』的佛典經文,而是慈濟人間菩薩實際『行經』的真實影像。慈濟人平時膚慰蒼生之苦,每一則都是感動人心的人間實事。」

上人期許大家廣招人間菩薩,讓更多人從「學」而「覺」,發揮清淨智慧與良能,共同造福人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