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 菩薩的「軟實力」
◆6‧26《農五月‧初八》
【靜思小語】知足無求,開闊心量,為人付出,就是人間菩薩精神。
理所當然,甘願無尤
「在海外做慈濟的困難,有的是人少力弱,難以發揮;再者,人人各有想法、做法,難以齊心協力;見解、做法不同,行事不盡如人意,則易生摩擦,使志業難以推展……」
與海外慈濟人座談,上人感恩大家克服萬難,將慈濟種子播撒在他鄉異地,也期勉要回歸當初師父建立慈濟時的心情——在克難中辛勤拓墾、用愛鋪路走,將坎坷路走成平坦大道。
「從創立慈濟迄今,師父一直在運用『軟實力』面對世間人事;遇挫折阻礙,則自我勉勵這些都不算什麼,要用柔軟的態度圓融人事,用堅定的心志與心力,精進行正道。﹂
上人說,佛陀的出家弟子中,也有像提婆達多這樣的比丘在破壞僧團、危害佛陀;佛陀也曾在托缽行化時,遭城主下令不得供養佛與僧團,讓僧團陷入絕糧之境,最後以馬飼料止飢;也有外道捏造罪行,誣陷佛或比丘等。
「所以每當見聞、遭遇、感受到逆境,我都會引以自勉,至少還有這麼多慈濟人願意跟隨、共同為天下人做天下事,已經很感恩了。一帆風順難以修行,簡單易行亦非菩薩道,唯有走過坎坷道路,才真正值得回憶。」
上人教眾,只要將所要做的事視為「理所當然」,﹁就能以甘願、歡喜心承受一切辛苦、挫折;付出過程中所體會、學習到的一切,將內化為增長慧命的道糧。﹂
海外慈濟人身在遠方,上人殷勉要精進行於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把握為人間服務的機會;唯有開闊心胸,從自己的心地下功夫,才能廣招人間菩薩,這就是愛的「軟實力」。
善用人身,慧命永存
「難得來到人間,若只是吃喝玩樂、虛度人生,實為可惜。要敞開心門,用愛將菩薩道鋪得廣遠;自己走在前面,也要牽引人跟著走,這才是生命的價值。」
上人強調,運用父母給予的身體利益大眾是「大孝」;出家修行者將此生此身奉獻天下眾生,亦為「大孝」——其父母將兒女奉獻給佛法,使其傳法利益蒼生,這也是殊勝的大布施。
魏杏娟師姊長年臥床的母親,在端午節當天安然而逝,家人感恩許多慈濟法親前往助念,決定後事從簡,不勞師動眾,將相關費用捐作善款;慈悅師姊的婆婆也於近日往生,家人支持她在停靈期間放心做慈濟事。上人以此教眾,兩位師姊與家人平時盡孝道照料長輩,於長輩身後亦持正信處理後事,生死皆輕安。
「人生自然來、自然去,不需在身後用繁複的儀式,徒增花費、勞師動眾。要善用父母所給予的身體,在人世間付出,使慧命長久延續。」上人叮嚀大家銘記《無量義經》經文並運用其法,發願「從一種子生百千萬,百千萬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廣招人間菩薩,共同發揮救度眾生的菩薩良能。
「學佛要正信。若只是求佛菩薩保佑,有所求就會執著,一旦求不得就會苦。要知足、無求,還要有大心量,能為人付出,這就是人間菩薩的精神,也是佛陀教導的正信佛法。」
上人教眾以「法身大士,慈悲菩薩」的恬淡寧靜、禪定境界為修行目標,心寬念純,化解不如意事,用心用愛守護人間菩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