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日 善耕心田
◆6‧25《農五月‧初七》
【靜思小語】莫因人我是非阻礙精進、自損慧命;心靈輕安自在,日日福慧雙修。
善用道場,安定社會
行腳抵達萬華靜思堂,楊茹云師姊導覽,表示此地前身曾是賭博遊樂場所,經慈濟人四年整建,如今已成為莊嚴的菩薩道場。
上人表示,萬華靜思堂是新生的道場,就像幼小的孩童一樣純真。「每一個慈濟道場都是慈濟人的家;願各位菩薩發心如初,善加運用每處道場,使之發揮安定社會的良能,讓每一個有慈濟道場的社區,都能祥和平安。」
把握當下,踏實成就
「二○一二年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第二梯次圓緣典禮中,日本劉桂英師姊懺悔過去只想當個快樂的志工,如今回來營隊,發願不只是做須彌山下的小螞蟻,還要堅強承擔責任,轉動須彌。
大陸廣西歐政軍師兄及南寧團隊,期許帶著空的大水缸來,裝滿上人的法水回去。二十七歲的廣東慈濟人羅毅,四年前進入慈濟大家庭深受感動,表示「上人的法是良藥,用了良藥還要自己開補湯,才能堅固道心。」
馬來西亞檳城謝淑茱師姊懺悔過去將錢看得很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忙著做生意而忽略家庭;透過大愛電視認識慈濟,才有機會扭轉人生。她在去年底發現罹患腦瘤,選擇樂觀面對,把握分秒跟隨上人腳步。
欣聞大家在各地運用慈濟法做慈濟事的見聞與心得,上人表示,句句印證「無量法門,悉現在前」,期待靜思弟子把握正確方向,善用時間持續精進。
﹁就如約旦陳秋華師兄是武將,卻有顆柔軟細膩的心,即使當地慈濟志工人力極少,但只要知道何處有苦難人,就勇往直前關懷救助;雖然承擔甚重,卻立志堅定。有心就沒有困難。」
上人指出,既發心立願,為天下苦難眾生付出,就要恆持「對的事,做就對了」的心念;若沒有及時付出,日後想再投入去做,機會稍縱即逝。
「拜師的當下,導師給我六個字——『為佛教,為眾生』,這瞬間就為我的慧命、我的一生與來生,篤定了方向。我把握因緣,恆持此六字,分分秒秒、日日夜夜踏實前行,成就今天的慈濟。」
上人說,佛弟子稟承佛陀教導,既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就要做到佛陀教導的「不著我相」,付出無所求。「慈濟人不只做到付出無所求,還要向接受幫助者由衷道感恩,感恩苦難眾生成就菩薩道業。 」
「煩惱無盡誓願斷」,既付出無所求,不著我相,就沒有煩惱;「法門無量誓願學」,投入慈濟志業,可透過彼此分享,學習他人優點、自我改進,在「做中學、學中覺」,提升智慧。
「聽他人分享,若自己也做,就能起共鳴,心交會而感受法喜。假如別人做的我們沒有做過,只是感動而已,無法深切體會箇中滋味。」
上人指出,願意無私付出、幫助他人的「富中之富」、「貧中之富」,都是值得學習的典範;不願付出甚至阻礙他人付出的「富中之貧」、「貧中之貧」,也是引導反思、自我警惕的苦難示現;這都是無量法門。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菩薩行,必須在人群中修。」上人勉眾培養典範人格,廣傳法水清流,用心播撒菩提種子,使「菩提林立同根生」。
向內修心,勤耕福慧
「佛法就在身邊,無須刻意尋找。《無量義經》已清楚指出修學菩薩道應行之法,除了自修內心,達到『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的開闊心胸;也要深入人群度眾生,則『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
而〈德行品〉述說菩薩「是諸眾生真善知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大依止處」,皆是菩薩行者力行的教法;上人表示,慈濟人所做,無不是依教奉行。
「人間菩薩如農夫。不僅善耕大眾心田,給予清淨善法、播撒善種子,助其成長慧命。也要耕耘自己的心,培養好習慣,止惡行善;自己做到,才能引導別人做到。」
上人期許大眾,提起獅子的勇猛心,用駱駝的耐力投入志業,在人與人之間以清淨單純的赤子心相處,就能以愛付出而無罣礙。
「心靈時時輕安自在,便不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記掛於心,自損慧命且阻礙精進;而能真正福慧雙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