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8期
2012-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斯里蘭卡
  天涯共此情‧海地
  特別報導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二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8期
  十八日 從根本拔除苦因

 

◆6‧18《農閏四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諸惡莫作,不種惡因;眾善奉行,勤耕福田。

善護心念

一位七十多歲的先生出生於印尼的富裕家庭,大學時曾到臺灣留學,畢業後到香港發展,成家立業並育有三個孩子,後來他受到誘惑而迷失,與太太離婚,獨自來到臺灣生活,落魄潦倒又罹患多種疾病,經人提報慈濟關懷與幫助。

慈濟人補助他就醫,病情穩定後安排他入住安養院。自認此生來日無多,他的心願是想與長達三十多年未見的孩子見面。透過各種管道協尋,他終於和兒女取得聯繫,立即動身前往香港與孩子見面。

上人於三重志業園區對「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的海外慈濟人開示時,以這則真實人生故事教眾守護清淨心念,莫因貪欲受誘惑,而迷失人生方向。

「原本出生在很好的家庭,也有福報受良好的教育、開創一番事業;然而在人生一帆風順中,他卻迷失了自己,一念偏差使他失去一切,晚年孤獨無依加上病痛纏身,苦困不堪。幸好有善因緣得到慈濟人關懷,也幫助他完成見親人的心願。」

凡夫累生累世以來輪迴六道,不斷累積煩惱。上人教眾由此人間示相生警惕,時時照顧好自己的心念,持續用法水洗滌無明。「此生得聞佛法、了解因緣果報,應知人生順逆福禍皆是過去所造,要平靜接受業報,並且不再造惡因、結惡緣。」

佛陀教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上人指出,「諸惡莫作」就是避免造惡因、結惡緣;「眾善奉行」則要勤耕福田、廣泛播撒菩提種子、淨化人心,且不斷接引人間菩薩,增加救助人間苦難的善力量。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若聞法之後沒有身體力行,或是做了以後沒有普遍分享,再好的法也行不通。所以要時時引法入心,『以佛心為己心』——使心境淨如琉璃、靜寂清澄;『以師志為己志』——力行菩薩道,引導大家知因緣果報,從根本處拔苦。」

上人表示,有的人生活富有,但是心靈很苦——總是「有一缺九」,希望獲得更多收益,而苦於得失心重、患得患失;反之,很多貧苦人只求三餐溫飽,生活平淡知足,還能「有十捐一」,付出助人,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富有。

人生無常、國土危脆。上人教眾要開闊心量、把握機會付出;莫在生活中處處與人計較,徒惹煩惱。

布善種子

下午來到板橋志業園區,上人延續昨日開示「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期許慈誠、委員合和互協,以達「隊組合心耕福田」,才能在各自的居住地凝聚善與福,使社會祥和、災難減少。

「欲得『慧根深植菩薩道』,就要力行『靜思法脈勤行道』與『慈濟宗門人間路』——於靜思法脈,大家要內修誠、正、信、實,發四弘誓願;於慈濟宗門,要外行慈、悲、喜、捨,走入人群行菩薩道。」

玻利維亞慈濟人此行返臺奔波轉機,歷經近五十小時才抵達;上人讚歎他們非常精進用心,期勉發心立願當菩薩農夫,廣布善種子。「相信在菩薩農夫用愛耕耘、灌溉之下,終有一天能菩提林立,讓生活普遍窮困的玻利維亞民眾,有機會轉變人生,開啟心靈的富有。」

工商業發達使富有人愈多,相對地也因商業開發而使大地受傷愈重、多災多難。上人警惕大家,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在承受「共業」;唯有將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才能消除「三障諸煩惱」,不再犯錯造業。

「只在口頭上發願、念回向文,卻沒有身體力行,無法消除業障、得到智慧;唯有深入佛法,透徹真理、明瞭人間事而不再造業,且力行菩薩道為人群付出,才真正能消除災障、增長福慧。」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