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 敬信正法
◆6‧16 《農閏四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造福得福報,造業受苦報。
起敬信心,聞法傳法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聽經聞法須以敬信之心「廣解其義」,開啟聞一知十的敏銳智慧,並且身體力行佛法、負起傳法重任,才是「智慧明了」之人。
《法華經》中,舍利弗一再懇請佛陀說法,並以偈句重申:「法王無上尊,唯說願勿慮!是會無量眾,有能敬信者。」上人指出,這即是舍利弗尊者向佛陀保證,大家已經提起敬信之心,能恭敬接受大乘法、承擔如來家業。
「去除驚疑之心,接受菩薩道、承擔救度眾生的大任,是佛陀對在座聞法眾的期待與付託。」上人有感而言,凡夫心易受誘惑,故即使發心也未必能順行正道。
「娑婆世界是五趣雜居地,能造福而得福報,也會造惡業而受苦報。凡夫無法透徹明白道理,雜念、妄念無窮無盡,所以心總是不得自在。」
上人表示,「如來是諸法之王」,明徹宇宙萬法,「明了過去、現在與未來,所以不起妄心雜念,『已於諸法得自在』,故不會累積煩惱。修行者要學習佛陀深廣智慧,洗淨無明煩惱,向內找尋清淨自性,精進力行,就能步步貼近佛心。」
合和互協,教育人文
花蓮慈濟中小學畢業典禮於靜思堂舉行,包括幼稚園、小學、國中部及高中部共四百六十五名畢業生,從師長手中接過畢業證書,以恭敬的鞠躬禮感恩師長、父母及慈誠懿德爸媽的教導與陪伴,典禮溫馨莊嚴;上人透過視訊連線同步觀看臺南慈中畢業典禮實況。
「有感恩心的孩子,才會有充分的愛心;愛心充分的孩子,將來不論到哪一所學校,都會得到師長的疼惜與同學的喜愛。」上人稱許臺南與花蓮兩地的孩子們形象亮麗、整齊,且懂得行孝、行善不能等,自愛愛人,把握服務、付出的機會。
花蓮慈小七十二位應屆畢業同學,六月十一日由師長帶領回到精舍做志工;孩子們敬呈親手製作的「小螞蟻登須彌山」,發願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精神,跟隨師公攀登須彌山。上人讚歎:「孩子們年紀小但是願力大——每天存零錢到撲滿裏,要幫助世界上可憐的孩子。大家點點滴滴的愛心聚集在一起,能成為一股很大的力量。」
上人強調,慈濟教育人文要落實在生活中,教孩子們做人的道理——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將來出社會能與人群相處融洽,並且盡己所能付出、奉獻社會。「所以,『合和互協』就是慈濟教育人文。盼家長們支持孩子延續慈濟人文,穩固其人格與品德。」
精進聞法,滋養慧命
「時日速過,生命也跟著消逝,要好好把握時間,殷勤精進。」即將北上行腳,上人於主堂對精舍常住開示,慨言時光快速流逝,日日忙碌,而慈濟志業也在如此匆匆忙忙中開展至國際;慈濟人不斷增加、志業事務愈多,愈感時間不夠用。
從農曆過年前歲末祝福行腳返花之後,上人已經半年沒有出門了,叮囑大家以「感恩、尊重、愛」守護靜思道場,除了持續精進聞法,也要與眾共聚分享,才能有充足的道糧滋養慧命。
「就像小螞蟻之力微弱,但是聚集無數小螞蟻,也能撼動須彌山。莫以為自己的行為與天地無關,要時時自我警惕與約束;每個人在生活中所造的微細業力,會累積、匯聚成可怕的大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