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8期
2012-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斯里蘭卡
  天涯共此情‧海地
  特別報導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二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8期
  十二日 為佛教、為眾生

 

◆6‧12《農閏四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為佛教」傳法脈,「為眾生」入人群。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每年的「全球四合一幹部精進研習會」,是海外慈濟人非常珍惜的返臺充電機會,即使路途遙遠、工作繁忙,大家莫不排除萬難,如燕歸來。上人殷囑工作同仁,要用「感恩心」迎接海外慈濟人。

「他們發心在遙遠的國度救度眾生,我們要提起『如同身受』的感恩心——苦難人得到救拔,就像我們自己得救般,所以要『如同身受』而感恩。」

四十九年前,上印下順師公上人輕輕叮囑「為佛教,為眾生」,這一句話、六個字,實為「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上人終身奉行。而海外慈濟人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有共同一念心——行菩薩道,故能發「誓度眾生」的大願,展現救人良能。

上人說明:「儘管眾生無邊,但『為眾生』就要度盡眾生;法門無量、佛道無上,但『為佛教』就要時時用心學習。人人身上都有讓人修行、學習的道場,因為眾生無邊,所以法門無量;離開人群就無法可學了。」

有些國家科技發達、資源豐富,當地慈濟人能快速接收本會的訊息;有些志工身在資源匱乏、訊息不發達的國度,故此行返臺實是求法若渴。上人請大家用平等的菩薩心,尊重每一位志工,用心傳法,讓他們帶回居住地傳播,這就是「為佛教」;而現今全球四大不調、苦難偏多,要鼓勵大家「為眾生」廣招人間菩薩,救拔苦難。

上人再次叮嚀,海外慈濟人長年辛勤地付出,現在回到慈濟發祥地,不只要以迎接親人歸來的心親切對待,更要給予佛法的智慧,讓他們真正有「回家」的溫馨與充實。

執著小愛,滿心煩惱

慈濟二十年前成立教師聯誼會、大專青年聯誼會,經過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擴展,終能累積出現今成果。與宗教處曾裕真老師及人文教育組同仁談話,上人殷囑「心要定」。「一念間可以成佛,也可能入於魔道;已發善心就要恆持,切莫受誘惑而偏差。」

昨天圓滿入龕的大體老師文震南居士,七十六歲投入慈濟即全心全意付出,直到八十八歲往生,生命最後還交代家人不要為他插管急救,以圓滿大體捐贈的心願。上人讚歎:「他認清世間事物『真空』的本質,對己身毫不執著、沒有罣礙;而在人生最後十多年全心投入志業,做得法喜充滿,『妙有』的慧命持續增進,此一修行境界實為難得。」

上人教眾學習文師兄「真空妙有」的開闊心胸境界。「人生之苦,苦在小我的執著。若是放不下、走不出小愛的執著,在人我是非中打轉,徒然招來滿心煩惱。」

佛教精神是開闊而平等的,上人說明,佛陀對眾生傳達因果觀,讓人人了解自己就是命運的主宰;又述說真空妙有的道理,讓大眾體會萬物皆為因緣假合、本質是空,但在真空之中,恆存真理。「若能清楚這些道理,就不會為了個己的欲念而執著,也不會與人爭執、計較。」

在座同仁大多是畢業慈青,上人叮嚀大家恆持善心,既知所做的事正確,就要穩固根本、持續精進,以慈濟教育人文理念,導正偏差脫軌的人心。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