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48期
2012-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斯里蘭卡
  天涯共此情‧海地
  特別報導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二0一二年六月)
  隨師行腳‧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48期
  三至四日 善的保護膜

 

◆6‧3~4《農閏四月‧十四至十五》

【靜思小語】傳承善法,開展「善的保護膜」,讓好人愈多,福氣愈大。

親近善,遠離惡

「結交損友,不僅有損人格,也會養成惡習,損及他人。要以智慧判斷善惡,『善知識不得暫離,惡知識不得暫近』,緊跟益友增進道業,遠離惡友不使念偏。」

晨語時間,上人教導,凡夫心如純淨之布,容易受外境左右,「隨緣改轉,境來熏心」而染色,所以要選擇在充滿善知識的大環境裏,彼此砥礪、相互增進,才不致行偏踏錯而不自知。

上人表示,人人心中自有道場。「『直心是道場』,若能提起虔誠的大信力,專心接受佛陀教法,法入心、法入行,就能證知本有的真如本性。」

得道糧,護道心

昨日起,全臺各地慈濟據點共舉行十六場慈誠委員精進研習,今天有十一地、約一萬三千一百位學員,透過網路視訊參與志工早會。上人慈勉,要珍惜聞法精進的機會,以真誠心提升道心,使臺灣慈濟道場成為全球慈濟人的學習典範。

「來到道場要吸收『道糧』,以直心深入佛法,以法水洗滌心中煩惱無明,使身心清淨。期待每一位慈濟人皆能在慈濟道場取得道糧、成就道心。世間多一個人聞法修行,就多一分福。」

慈濟人去年開始在社區帶動「法譬如水」讀書會,上人表示,這就是慈濟人取得道糧、增進道業的修行道場,要彼此分享法益、洗滌人心,帶動改善習氣。

「人人去除習氣、傳承善法,就能在各地形成善的『保護膜』——好人愈多,福氣愈大,社會就能祥和無災。」

真實法,滌垢穢

「從凡夫起點直到佛的境界,只有一條菩提大道;菩提就是『覺』,覺悟的道路是筆直大道,心若正,路就直。」

宜花東委員慈誠精進研習在精舍舉行,上人勉眾穩固正信,貼近佛心師志。

「眾生習氣不同,有八萬四千煩惱,佛陀開八萬四千法門接引;最後即將暢演本懷,說一乘真實法之前,先說《無量義經》,教導眾生行菩薩道。」

上人表示,佛陀講《法華經》之前,先講《無量義經》;《無量義經》是適應眾生需要而設立,舉凡眾生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疾病如何對治,都有清楚講述;「慈濟四大志業與《無量義經》相應,亦是因人、因時、因地,應眾生需要而設立。」

眾生與佛陀有同樣的覺性,然佛陀累生累世跟隨無量諸佛精進修行,智慧如海;眾生卻是累生累世受無明染著,養成種種習氣,難調難伏,故難以體會佛知佛見。上人叮嚀,領受佛陀教育,要有正信、正見以及正行。

「慈濟人引法入心,以虔誠心在人前發露懺悔,是真誠的教育,也是人性的洗滌。懺悔不是一時的悔過,而要不斷引法水洗淨內心煩惱染著,莫讓貪、瞋、癡、慢、疑障礙道業。」

上人教眾,信仰佛教,要學習佛陀無量開闊的智慧知見,而非迷信念經持咒有靈感或神通,反而誤入歧途;要以「八正道」為日常修行方法,調伏習氣、培養慈悲,把握正確人生方向,才能貼近佛心。

淨自心,行正道

「一般人學佛都是念佛啊,往生西方啊,好像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就好了。其實真正學佛法,要發揚佛法的真正意思,不離此地,此時,此人。你現在住在這個地方要學佛法,也要自己修行時日,也要弘揚佛法,不要忘記這個世間。無論哪一個人,各有各的因緣,都需要去適應它,來利益眾生。所以終不在天上成佛,都在人間啊。」
——恭錄自上印下順導師法語

今逢印順師公上人圓寂七周年,早會時間,上人感懷一代巨人永別人間,教勉大眾:「只要法入心、法入行,相信導師的精神方向永遠在我們心中。」

上人表示,有別於舉香拜拜的民間信仰,佛法是精神與理念的教育、是淨化內心的法水,指引人生正向前行。

「學佛若只『知』而不『修』,光是聽聞而沒有受用、不改習氣,只是名稱上的修行,不算是真修行,與淨化內心還有很大的距離。」

一位實業家坦言,自己平時被人高捧,故稍不順意就產生負面情緒,懺悔自身修養不好。上人教示,能去除無明習氣、折我慢幢,才是真修行。

「內能自修即是功,外能實行謂之德,唯有內修外行,去除貪、瞋、癡、慢、疑之心,才是真功德。」

上人強調,在慈濟宗門、靜思法脈裏沒有迷信;接受了法,體悟人生正確方向,自然能做得心甘情願而法喜充滿。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