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 芥子之善
◆6‧2《農閏四月‧十三》
【靜思小語】在大地播種,生長萬物,養育眾生;在人心植善,增長智慧,利益人間。
心合群,力無限
晨語時間,上人解說《法華經》〈方便品〉經文:「禪定解脫等,不可思議法,道場所得法,無能發問者。我意難可測,亦無能問者,無問而自說,稱歎所行道」指出,一乘真實法之諦理深妙、事相希有,故信心微弱、根機低下者無法思考理解,也無法講述諸言語文字,故曰「不可思議」。
就像慈濟人以無私大愛付出,無論在海內外,只要得知何處有苦難人,在力所能及之處,即克服困難,走近苦難人的身邊,伸出雙手牽引、安撫其心,且皆以感恩、尊重的態度予以幫助。但是有些苦難人無法相信世間竟有這麼好的人、這麼好的事,懷疑慈濟人帶著企圖才來幫助自己。
上人引「須彌入芥子」之喻指出,凡夫心窄小如芥菜種子,無法觀量須彌山的壯大高聳;但是微如芥子的凡夫心,「只要心淨明澈而通達佛陀的覺知,就能擁有無限心量,容納須彌山、通徹宇宙萬理。」
近來許多慈濟人與幼小孩子都發願做小螞蟻,跟著師父轉動須彌山;上人表示:「只要螞蟻合心,就有轉動須彌山的大力量;只要親近善知識,就能開闊知見與心量。」
上人教眾時時用心於法、親近善友,讓心如明鏡,照映天地萬物,則山河大地無不收納於心中。
播善種,啟智慧
加拿大慈濟人日前為列治文、高貴林、溫哥華、素里、本拿比等五所慈濟人文學校的孩子舉行畢業典禮,典禮中看得出慈濟人用心引導,讓接受西方教育的華人子弟,成為溫文有禮、體現孝道的孩子。
早會時間,上人解說,「孝」字旁邊再加「文」字就是「教」;孝是做人的根本道理,要顯於文字、教學弘傳,所以教育者傳道、授業,最重要的是傳承倫理孝道,穩固道德根本。
「幼童純真、清淨的心靈,映現人人本具的明澈智慧;若父母、師長能用心教導,維持其清淨心不受社會污染,即能展現健康、善良的心性,擁有正向的人生觀。」
上人例舉,臺灣九歲女孩陳芃均是家中獨生女,三歲時和父母到臺北新舞臺靜思書軒喝咖啡,接受邀約成為書軒小志工。每週六,媽媽帶芃芃到靜思書軒服務,她認真付出,有空檔就找書來讀;雖然在家備受寵愛,但她在書軒卻負責最重要的事——掃廁所,養成好習慣後,回家會主動做家事,在學校、安親班也都會主動付出、關心同學。
「人人本具清淨佛性,只可惜受成長背景、家庭社會熏染,養成種種習氣,愈益偏離清淨本性,衍生種種社會亂象。若孩子能在善良純真的環境中成長,學會感恩、勤勞,發揮良能為眾付出,善力量不容小覷。」
上人表示,在大地播種,能長養豐富的糧食;在心田播種,能增長智慧菩提林。
「芥子雖小,卻可容納須彌山;毛孔微細,亦能攝受四大海水。合抱之樹始於毫芒,只要心中永保一念善,匯集人人的善心,就能發揮無量大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