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 治心良藥
◆6‧1《農閏四月‧十二》
【靜思小語】愛,是醫治心病的良藥。
除無明,行正法
晨語時間,上人教眾要時時修除習氣、調伏心欲;隨著習氣逐漸戒除、智慧逐漸明朗,直至無明盡除,在菩薩道上步步精進,即能成就福與慧。
「凡夫見境生心,衍生無量煩惱、業力。若能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之心看待一切人、事、物,就不易受外境影響心念;心靜意定,就能在菩薩道上堅定前行。」
上人說明,「禪定」不是在打坐中才能達到,禪,是「靜思惟」、「靜慮」之意;覺者的心靈寧靜,見聞、接觸千變萬化的無常境界,仍能夠清楚地思考、分析。
「人生無常,世間萬物行蘊不止;志為菩薩就要走入人群、精進勤行,不論遭遇何等境界,都要冷靜面對、用心深思。持續改變習氣、去除無明煩惱,逐步貼近佛心,方能成就福慧圓滿。」
守人倫,順道理
今天是國際兒童節,正當富裕家庭歡樂地為孩子慶祝之際,世界上有許多窮苦、飢餓的家庭,連給予孩子一頓溫飽、一個遮風蔽雨的安身之處都不可得。早會時間,上人殷囑人人「珍惜既有,知足感恩」。
大陸浙江省有一戶窮困家庭,女主人長年全身乏力、無法走路,以為自己命不久長;孩子從小生活在隨時可能失去媽媽的恐懼中。慈濟人帶媽媽就醫,發現只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四肢無力,於是用心關懷、補助其生活。如今媽媽的身體逐漸康復,還能跟著志工做環保,孩子也變得開朗。
「每個人都有無限潛能,不能小看自己。」上人表示,雖然長年貧窮困苦,有機緣得遇貴人,就能脫離苦境,不僅能夠自立自強,甚至還可以幫助別人。
《雜阿含經》以四法喻良醫:「善知病、善知病源、善知病對治,善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上人解說,善於醫治疾病的良醫,要先了解病患所患之疾,並且知道病源,從而對症下藥,才能徹底根治而不復發。臺中慈院復健科為一名病患解除病苦,即印證此四法。
五十多歲的吳先生,因右肩劇痛導致右手無力,遍尋中西醫,都當成五十肩治療,病況未見改善且日益嚴重。經臺中慈院復健科詳細診斷,研判為肌腱炎,對症下藥後病患痛苦消除,生活終於恢復正常。
臺北慈院家醫科許瀞分醫師,亦是「善知病對治」的良醫。她用心傾聽和關懷,讓排斥看醫師的王爺爺安心接受治療。上人讚歎她不只為病患診療身體上的病症,更深入其內心,成為病患心靈的依靠,讓爺爺與家屬感受尊重與貼心,不僅建立醫病情誼,也讓兒女更懂得如何關心父母。
「愛,是醫治心病的良藥。只要人人改變觀念,朝正確方向精進,就有改善社會、改變世界的大力量。若人人都能守人倫、順道理,就能自愛愛人而不致犯罪,世間自然祥和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