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1期
2015-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醫之愛
  慈善臺灣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寰宇慈濟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1期
  【心靈交流道】

為髓辛苦為髓忙

假日的高雄文化中心戶外綠地,人人悠閒慢活,跳舞、散步、騎腳踏車……樂在其中。一位穿著休閒的男子,看到慈濟志工迎面而來,趕緊說:「不用多說了!」志工輕輕地回覆:「感恩!」不久,另一位擦肩而過的民眾說:「為誰辛苦為誰忙?」志工仍是深深一鞠躬說:「感恩!」

三月二十九日這一天,站在街頭的我,內心因為「為誰辛苦為誰忙」而起漣漪,反思身為志工的價值與使命。

的確,慈濟志工為何不利用美好的假日跟家人團聚,而是頂著大太陽站在路邊,手舉「造血幹細胞布施」的牌子,逢人就鞠躬問好,只希望民眾給我們一點點時間,解說捐贈造血幹細胞可以救人一命的契機?

慈濟推動非親屬間造血幹細胞捐贈已有二十多年,志工深知,待髓生命的脆弱,禁不起一分一秒的猶豫,救人的腳步不該被誤解的微詞絆倒,救一個人等於是救一個家庭。因此,奉獻假日、烈陽曝曬,都不算什麼,只期盡一分心力、募一分愛心。

負責帶領這次街頭勸捐的許獻泉,在我們這群志工的眼裏特別樂觀。他緊緊把握與每位路過民眾的相遇,無論對方態度如何,他熱忱不減。

原來他十一年前接受腎臟移植,等待移植的煎熬,他最能感同身受,當時曾經發願,如果身體可以復原,一定要把握機會回饋付出。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因緣際會成熟,讓他成功接受移植也換到健康的身體,更實現諾言身體力行當志工。

他總是把慈濟事排第一,更感恩家人與太太的護持與陪伴。略顯清瘦但道心堅定的他,說了不只一次:「有能力付出的人,最有福報也最幸福!」他淋漓盡致發揮良能,讓我感動與佩服,也鼓舞我站在街頭,不再畏縮!

另一對志工夫妻檔,拿著宣導資料在高雄師範大學門口往返遊走,希望提供給走出校門的學生參考,邊說邊走、點頭彎腰三個小時不間歇。先生周錦昌今年元月剛退休,被太陽曬紅的臉,汗水還掛在額頭,卻樂此不疲。太太楊美雲溫柔婉約,手拿著舉牌,並不會讓人有壓迫感,那誠懇的笑容總是讓人願意駐足幾分鐘。他們兩位全力以赴,也是我學習的楷模。

臺灣正面臨旱象的衝擊,用水告急,政府想盡辦法限水、造雨,人們多麼渴望老天爺趕快下雨,這分「等待」的煎熬,已瀕臨無計可施。對照受髓病患,「等待」早日配對成功的心情,更甚於祈雨的無奈、無望。志工深知,多一位志願捐贈者,就可以給待髓家庭多一個希望,因此整個三月密集上街宣導,鼓勵民眾參加四月二十六日的驗血活動,用期待天降甘霖的心情,祈求匯聚更多愛心,涓滴成河。

今年的天空特別乾旱,空氣污染特別嚴重,人心也極度煩躁。但,站在街角的我跟其他志工一樣堅定,穿著藍天白雲不畏異樣的眼光,不僅為了搶救生命,也為成長自己的慧命!

高雄 章碧雲

 

再忙,也要和病人說說話

  今年三月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國際慈濟人醫論壇」,不僅更加了解慈濟,也更深入理解論壇的主題「感恩、尊重和愛」,而這也是我一直以來所憧憬的生活狀態、期待的人際關係及夢想的工作環境。

加入慈濟人醫會前,儘管我的工作、生活和學業一帆風順,但是一種莫名的憂愁總是圍繞著我。於是透過自修或參加義診活動,來讓自己覺得生活是有意義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慈濟醫療活動,慈濟志工一絲不苟、敬業、用心的態度,深深觸動我的心。

慈濟的大環境,讓我有家的感覺;志工們永遠面帶微笑,無論他們本身是企業家、醫師、藥劑師、營養師,還是學生,服務大家時總是笑得那麼燦爛,工作得那麼投入,總是謙卑和尊敬他人。在慈濟大家庭裏,沒有高低貴賤,只有一視同仁。

在此次論壇中,我更體會醫學人文的含義。來自臺灣慈濟大學醫學院師長分享「無語良師」的故事,真正體現了人文關懷。無論是對遺體捐贈者或家人,都給予至高無上的尊重;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教育培養出懂得尊重、愛護生命,擁有感恩心和具備專業知識的醫師。

臺灣慈濟醫院的醫師分享工作經驗,無論是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對血管科靜脈支架術的介紹,還是關山慈濟醫院沈邑穎醫師對心臟病的中醫治療,處處體現出他們對業務的精進和為了病人利益永不放棄的精神。

還有一位醫務人員不僅關心病人疾病的康復,還在百忙中陪伴病人看海。「人醫就是良醫」,不只是治療患者的身體病痛,也能安慰病人的心苦。我也將以「再忙,也要和病人說說話」、「與其追求成功,不如努力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來勉勵自己做個名副其實的「人醫」。

新加坡 張明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