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1期
2015-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醫之愛
  慈善臺灣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寰宇慈濟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1期
  三十至三十一日 美善人生

3.30~31《農二月‧十一至十二》
 
【靜思小語】生活簡單,樂於付出,美善人生。
 
善與愛,溫馨情
 

「世界自然基金會」為了推廣環保、減碳愛地球,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進行「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世界關燈日活動,晚上八點三十分到九點三十分關燈一小時,提醒人人珍惜資源。

「珍惜資源,更要重視環保。」早會時間,上人提醒,世間資源皆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生活中要落實「節能減碳」,隨手關燈、珍惜滴水,不浪費任何資源。

緬甸慈濟人去年十月開始,在南區達克韃社區推動環保,謝淑芬、林偉強母子提供自家門前的小空地做資源分類,四十多戶鄰居響應,把家裏的報紙、瓶瓶罐罐收集起來交給慈濟。

「做好事不怕難,只要肯起步、步步踏實做,就能看到豐碩的成果。」上人再舉臺中張清森師兄,九年前將自家一塊地無償借給慈濟成立環保站,讓母親和附近老人家一起來耕福田。

近年來母親體力不佳少出門,卻念念不忘做環保,師兄便把回收物載回家讓媽媽分類。上人讚歎他善體親心:「順著母親的意、滿其心願。行善、行孝都做到了!實是溫馨的人間情。」

不只做環保疼惜物命、愛惜大地,上人教眾也要開闊心胸,愛每一個人。「與人互動,要抱持感恩、尊敬、愛。看到世界上有人受苦難,無論國籍、不分膚色與宗教,都要盡力伸出援手。」

十多年前,花樣年華的彭小姐罹患罕見的「下顎惡性骨肉瘤」。求醫過程十分辛苦,讓她一度想放棄治療;二○○二年十月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在醫病信任的基礎下,同意醫師手術切除下顎骨、用左小腿腓骨重建下巴,並持續化療,癒後良好。她重返校園繼續學業,多年後遠嫁瑞士建立幸福家庭;如今,每年返回大林慈院追蹤檢查,並當志工鼓勵癌症病患。

上人欣言,大林慈院醫療團隊盡心力為這位年輕女孩醫治,不只割除腫瘤,還讓她臉部能完整,這分細膩的愛,讓彭小姐念念不忘。

「無私付出、感恩回饋的溫馨情誼,令人感動!這就是愛的循環。」上人期待人人盡心力,讓人間充滿愛,讓天、地、人調和無災。

惜人身,勤付出

智利國土狹長,由北到南四千三百多公里,近日北部水災、南部山林大火,還有火山爆發威脅。水災已經造成至少十二人死亡、二十人失蹤,逾萬人受災;災區缺水斷電、通訊中斷,公路和橋梁毀壞,補給困難、救援工作受阻……當局宣布重災區進入緊急狀態。

連日關心智利災難,三十一日早會,上人憂心表示:「心靈災難、身外苦難,都起於人──一念心不調和,造作無形業力,形成了有形災難。唯有淨化人心,讓人心順調、發揮愛的能量,才能讓天地調和。」

臺中霧峰六十九歲的果農董道明,早年辛苦工作養家活口,現在經濟無虞,仍天天上山照顧果樹;他生活儉樸、穿二手衣,卻捨得捐出大筆積蓄行善。

長年累月忍受風吹日曬,董先生不怕身體勞累,他說:「能動比休息好。人生不是吃喝玩樂最快樂,清淨心最快樂、歡喜付出最快樂!」

上人讚歎董先生享受簡單的生活,以及把握時間、樂於付出的美善人生。「在災難多、煩惱重的五濁惡世,能平安度日是有福之人;能守本分,以誠之情誼待人,有志一同合力做好事,是最幸福的人生!」

真誠心,續善緣

馬來西亞檳城青年黃靜涵,十八歲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三年來疼痛不已、舉步維艱,嚴重影響生活。三月十四日母親陪伴他遠渡重洋來花蓮慈濟醫院就診。經過半個月治療,已能拄著柺杖緩步前行;三月三十日出院當天,是他二十一歲生日,院方舉辦歡送會,他在會中許下「陪媽媽做慈濟」的心願。

「人生最苦,莫過於病痛。這場溫馨的慶生會,不只是生日的祝福,也代表他的人生重建。」上人欣言,在生命最無助之時,能得到醫療團隊呵護照顧,重新站起來邁步、抬頭挺胸回家,實在令人歡喜。

回顧三十六年前籌建花蓮慈濟醫院時,歷經土地波折、募款不易;而今慈院不只守護花東,也能承擔跨國求醫的高難度手術,為病患拔除痛苦,上人深感欣慰。

「從花蓮慈院開始,陸續在臺東、嘉義、臺北、臺中建設慈濟醫院,雖然辛苦、歷經重重困難,但從未後悔,因為看到各院發揮了愛的能量,真正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去年高雄石化氣爆,慈濟人在災區挨家挨戶探訪、關懷,與不少鄉親結下善緣。志工走入一戶人家,大兒子因癲癇無法工作,小兒子口腔癌末期,家境困難。當時小兒子脾氣差、對父母不敬;志工用心陪伴,得知他自覺時日不多,無法盡孝而自責不已,於是引導他將自責的心轉為感恩。

在志工攙扶下,他跪求家人原諒,並存零錢行善,還帶動家人做環保;去年底平靜往生。

「慈濟人耐心的關懷陪伴,讓心有缺憾的小兒子平靜下來,來得及對父母懺悔、來得及發願付出,最後安心離世;也讓長年心苦糾結的父母安心,並且延續兒子存零錢、做環保的善緣。」

上人欣慰表示,慈濟每一個關懷個案,都是一則感人的故事,飽含無私的人間大愛與溫暖人情。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