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至二十日 從心防災

3.19~20《農正月‧二十九至二月‧初一》
【靜思小語】守護清淨心,守護善良本性。
為社會鞏固愛能量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三月十七日公布,伊波拉疫情嚴重的獅子山、賴比瑞亞和幾內亞,經濟遭受重創,也影響兒童福祉──有九百萬兒童目睹疫情造成的死亡和苦難,心靈受創;一萬六千多名兒童因喪親失去照顧。
早會時間,上人談及西非疫區兒童的苦境,深表心疼、無奈。「天天看到人間苦相,欲救助卻面臨重重難關……」
相對於身陷疫區、身心受創的西非孩子,臺灣孩子有福多了,即使家庭一時陷入困境,也有社會大眾以愛支持。
上人舉例,二○○七年起慈濟開辦「新芽獎學金」,志工深入社區關懷貧困家庭,鼓勵孩子安心求學、自我肯定;只要學習有進步、孝順父母或是全勤,可頒予獎學金鼓勵。「志工付出無所求,只期待他們努力完成學業,也可以奉獻社會人群,形成善的循環。」
社會上需要關懷的人很多,不只是金錢補助,更需要長期陪伴、鼓勵心靈。上人期待更多人加入志工行列,不怕勞苦、甘願長途跋涉提供所需,作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
「人人以無私無求之心,甘願付出,就能為社會鞏固愛的能量,讓人心安定、社會祥和平安。」
為人間守護真價值
慈濟是宗教團體,對「宗教」的定義很開闊──宗,是正確的人生宗旨;教,是終生學習的生活教育。
「正信宗教啟發人心之愛,不會對立;會對立的,是被私欲污染的人心。」與大愛臺主管談話,上人表示,宗教精神永遠是謙卑包容、引導大眾心寬念純;宗教信仰者要提起使命,讓人人擁有正向人生宗旨與價值觀,不斷自我提升。
「報導、探索真實,發揮善的影響力,才是新聞媒體的價值。若用於惡,將如海嘯排山倒海般覆蓋真理、動搖人心,引發大災難。」
上人囑託人文志業同仁,持續傳播人間真善美,「為人類守護清淨心、守護善良人性。」
入人群利濟眾生,須與不同習氣的人互動交流,如何不被人群濁氣污染?上人教導,要鞏固信心,將道心鍛鍊扎實且精純。
「人人都有成佛的潛能,慈濟人要乘『大白牛車』,自度且度人。以誠之情誼,分享菩薩道上走過、做過、說過,切身體會的真實理,啟發人心之愛;如此才能穩定人心,消弭世間災難。」
為滅苦調和眾人心
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造成的災難愈來愈頻繁,也愈來愈嚴重。聯合國世界減災大會正在日本舉行,邀請各國人士與人道救援團體共商防災事務。
「減災、救災,不如從心防災──做好心靈教育,引導人人守護身、口、意業。」二十日早會,上人感嘆,全球天災人禍頻傳,天天都可從世間萬象體會「苦、集、滅、道」之理。
「『苦』是聚『集』了千萬生態、千萬心態,累積苦因、苦緣,而成苦果、苦報。如何『滅』苦?根本之『道』,要從調和身心做起。」
上人教眾,心存善念、口說實語、身行善道。「人心調和,言行循規蹈矩,走在人倫軌道上,天地四大就能調和順暢。」
如何調和人心?上人教導:「看到有人遭遇災難,發揮同情心以愛救助;見人行善,予以讚歎、共同成就。」
以慈濟人推動的「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為例,上人說明,八分飽有益身體健康,省下的錢用來助人,能維持心靈健康,「身心皆在善的軌道上,生活就能平安健康。」
慈善救助不只是濟貧、救難,上人強調,更需要的是長期陪伴,救拔其心;所以慈濟致力於「教富濟貧」且「濟貧教富」。「帶動富者開啟心靈之愛,願意濟助貧者;濟助貧者的同時,也啟發其助人之心,使心靈富有愛。這就是『救心』。」
不只愛人,同時也要愛地球。上人表示,慈濟長年累月力行環保,維持環境整潔、減少耗用資源,各行各業集思廣益,將回收物還原再製成高品質的物品……這都是出於愛護地球的一念善心。
「愛惜大地、疼惜物命、利益眾生的志業,無法靠少數人完成。需要人人有志一同,向內自淨心地、去除煩惱;對外盡形壽、獻身命付出。」
北臺灣水情嚴峻,第三階段限水措施將於四月啟動。上人教眾戒慎虔誠面對。「大地乾旱,無法長養萬物;心地缺乏法水滋潤,難以增長慧命資糧。期待人人用淨水灌溉心田,人心調和,天地四大就能順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