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1期
2015-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醫之愛
  慈善臺灣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寰宇慈濟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1期
  十八日 無漏,無染,無失

3.18《農正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守護意業無漏;守護身業無染;守護口業無失。

以慧守業

晨語時間,上人勉眾,要體解大道,作「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

「知道者,守護意業無漏;開道者,守護身業無染;說道者,守護口業無失。也就是要『持戒』守護身、口、意。」

上人說明,了解「道」、通徹「理」,要先「知道」,守護意業無漏。「去除煩惱,不讓無明入侵;思慮清楚、明白道理,智慧才能成長。如此,所說的就是淨化人心的真道理,所行的就是利益人群的善事。」

「知道」就要「開道」。上人表示,知道人生方向,要將道路開通,帶人同行菩提道。「開道者,要守護身業清淨無染,以身力行作典範,和合眾力鋪平道路,讓人人安然前進。」帶人行道,也要「說道」傳法。上人叮囑,脫口而出的話,可能影響深遠;要說真實語,讓人信服。

上人講述一則佛典故事──

佛陀在舍衛國祇園精舍說法時,城內有位長者喜獲麟兒,幼兒相貌端正,牙牙學語時,開口就說「生死極苦」,大家就稱他為「生死苦」。

生死苦總是笑容滿面、謙和待人,從不說粗言惡語。長大後和親友來到祇園精舍,遠遠向佛陀頂禮後,就坐下來聽佛說法。聽佛陀說「四諦法」,他十分歡喜,便稟明父母,請求出家。

年輕的生死苦隨佛修行,很快就修得阿羅漢果,廣受欽敬。同修比丘讚歎之餘,也請教佛陀:為何生死苦自幼就會說「生死極苦」,且有隨佛修行、證果的殊勝因緣?

佛陀說,在迦葉佛時代,一位老僧人帶著小沙彌修行。一日,城裏舉辦廟會,沙彌很高興地告訴師父:「此時到人群裏化緣,必能滿載而歸。」老師父表示時間尚早,先靜下心來打坐。

沙彌坐在寺中,心在寺外,接連催促師父都不為所動,忍不住怒罵:「應該把握機會行動時,師父卻遲遲不肯出門,如此頑固,不如就在這死了好了!」

他氣憤走出寺外,很快就對自己的惡口起了懺悔心,趕緊回去頂禮師父懺悔。但是惡因惡業已成,五百世都在地獄受苦,直到佛世時才脫離苦報,所以一出生就說「生死極苦」。

上人以此教眾,要謹慎口業。「沙彌雖及時懺悔,但口業已造成;也因他起懺悔心,業報受盡離開地獄後,能出生於佛世而有宿命通,對人說『生死極苦』、勸人向善,且聞法心開意解,出家修行得道果。」

人間紛擾,濁氣深重,容易讓人眼根受境界蒙蔽、耳根受不實言語迷惑,障礙道心。上人教眾:「開口動舌無不是業,種種業力源自一念心,要用智慧守好身、口、意三業,時時多用心!」

 

以愛固本

「生命無水不能存活,心靈若欠缺法水,難以增長智慧。」早會時間,上人提醒,心地乾旱無水,一旦心火燃起,可能燒毀整片功德林。

自然界四大不調,對大地人間造成災害,但只要全人類輸注愛心救援,就能慢慢恢復元氣;然而人禍帶來的痛苦,很難弭平。因此,上人強調:「人心不能起災難。時時有法存心,用法水滋潤心田,自心安定、慧命增長,社會才能祥和平安。」

在中美洲多明尼加,慈濟人自一九九八年起援助受風災摧殘的拉羅馬那社區,並援建中小學,持續關懷學生生活,也會同人醫會家訪,照顧其家庭健康;這分愛,十七年來不曾間斷。

多明尼加志工人數不多,卻不畏路途遙遠,以至誠之心,自動自發走往深山、偏鄉關懷;接受幫助的人也真誠感恩,投入志工行列。上人對此表示肯定。

「在人心存入愛的能量,即使生活貧窮,也能以愛回饋。社會需要更多人的愛與善,民心良善是國本,也是人間幸福之本。」

上人期待人人為臺灣「固本」,莫動輒對立爭執。「照顧好有愛、善良的人心,就是對臺灣最虔誠的祝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