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1期
2015-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醫之愛
  慈善臺灣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寰宇慈濟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1期
  十五至十七日 以善潤福

3.15~17《農正月‧二十五至二十七》

 

【靜思小語】善,不只做就對了,還要心無所求。

功德,內修外行

佛世時,一位比丘於樹下靜坐,忽然間聽到呼喚聲:「和尚道人!」他張開眼睛,只見身邊有一條大蟒蛇。比丘大驚,蟒蛇開口說話:「不要驚惶,我不會傷害你,只想請您說法給我指引。」

「你是誰?」比丘問。

「您聽過阿耆達王嗎?」蟒蛇說,自己前世是阿耆達王。

「怎麼可能?阿耆達王經常布施,造立佛塔無數,供養三寶、護持正法。以此善行,理應往生天界;怎會墮落為蟒蛇身呢?」

蟒蛇回答:「在我重病臨終之前,侍衛日夜來伺候,當時天氣炎熱,他為我搧風,扇子不小心掉到我臉上,我非常生氣,氣絕命終,往生後就變成蟒蛇。」

「原來,瞋恨心的影響如此巨大!」比丘深自警惕,即使造無數功德,一念瞋怒,就墮落為畜生。

於是,比丘對蟒蛇說苦集滅道、因緣果報之理。蟒蛇心有感悟、得法歡喜,七日不食往生天道,散花供佛感恩佛法救脫。

晨語時間,上人述說這則佛典故事,表示因果不昧,明明歷歷,教眾要照顧好起心動念,不只時時培養善念,境界來時,更不能起瞋恨、怨怒心。

「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一念之差,心靈的無明火,會燒毀整片功德林。」上人教眾,以善念面對一切人、事、物,就不會隨境界起心動念。

「心起善念,要念念相續,更要身體力行,德行才能受人肯定。對人群有益之事,不只做就對了,還要再精進。」

佛陀時代,也有性情好鬥、時時惹是生非的阿修羅,也是佛陀要度化的對象。上人表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有緣得度,就能回歸純真本性。

「功德,在修行中得。內修善念,身體力行,即是『修功立德』。以單純善念付出無求,進而長養他人善心善行,即是『滋潤福利之功』。」上人教眾修除習氣、培養善念,用法利益人群、造福修慧,如此就能「功德圓滿」。

 

善念,人間至寶

菲律賓馬尼拉敦洛區巴洛拉貧民聚居處,三月初發生大火,五千多戶受災。當地慈濟人近日展開三場大型發放,幫助受災民眾度過難關。發放現場許多民眾聽到慈濟「竹筒歲月」故事,也想「聚小錢、行大善」,紛紛掏出零錢歡喜投入竹筒。

十六日早會,上人感恩菲律賓慈濟人用慈悲、智慧與尊重,帶動起大眾向善之心,在苦難人心中種下善因緣。

「能付出,表示自己平安、有福、心富足;不只無所求,還要心存感恩。愛的能量,能豐富生命,造就人間的幸福與富足。善良之愛,就是人間至寶!」

 

持戒,堪忍苦行

太平洋西南部島國萬那杜,三月十四日受強烈熱帶氣旋「帕姆」侵襲,首都維拉港遭毀滅性破壞,高達九成房屋損毀,總統緊急向國際社會求援。

十七日早會,上人感嘆:「看到天下災難,只有一個念頭──要把愛鋪得更廣遠、更普遍,讓愛廣行天地間,將善種子撒播在每一個人的心田;如此人人都能為身邊的苦難付出。」

天下事無法只靠少數人完成,需要人人用心、用愛共同投入。然而,面對芸芸眾生的種種習氣與見解,如何能讓人心靈安定、方向正確?

上人坦言,面對近來社會紛擾、人心浮動,實感憂心。「自問己心,實是無愧!慈濟人的無私大愛,以及願意盡形壽、獻身命,為眾生付出的心,無庸置疑。」

然而,上人也提醒大家要時時反省,待人處事是否圓融?是否用心修除習氣?「行菩薩道,要有大慈大悲之心,以及『大忍』的功夫,還要『持戒』,如此才不會偏離正道。持戒、能忍,行事就能無私且如法。」

承擔志業,要具有清淨無染的大愛,才能堪忍辛苦、堅定前行。上人勉眾:「莫因人亂了心;信根堅固,深心信解,愛的能量才能永恆。」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