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1期
2015-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醫之愛
  慈善臺灣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寰宇慈濟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1期
  十三至十四日 一切只為善與愛

3.13~14《農正月‧二十三至二十四》

 

【靜思小語】修行胸懷:心寬念純;修行本分:大戒大忍。

善緣,跨海連結

泰國近日遭受熱帶風暴襲擊,五百多戶受災,包括多所學校、政府機構也受損。早會時間,上人感嘆,全球許多人因天災人禍受苦,或因貧窮、物資匱乏、醫療欠缺,無法保障生命安全。

「身處平安之地、用物充足,應彼此感恩、共同造福。人心調和,天地四大才能調和。若人心不調,好發脾氣,也是一股無形氣流,會在人間造成破壞。人人心安、社會平安,才能真正有福。」

菲律賓班詩蘭省一對雙胞胎姊妹珍妮和潔妮,二○一三年十二月出生時腹部相連,因家境貧困,無力擔負分割手術費用。菲律賓慈濟人前往關懷,提供生活援助,也將姊妹連體狀況轉給花蓮慈濟醫院,評估分割的可能。今年一月九日,連體姊妹與媽媽由志工陪伴來臺手術。

在醫療團隊縝密計畫下,花蓮慈院於十三日為小姊妹完成分割,成為慈院自二○○三年以來,第三例連體嬰分割手術。

連續兩天早會,上人與眾分享珍妮、潔妮姊妹順利分割的好消息。「人生際遇各有不同,有人出生就受盡飢餓困苦折磨,有人天生身體缺陷或有疾恙,造成自身與家人身心痛苦。有因緣得遇貴人援助,苦困人生就得以轉變。」

上人感恩菲國慈濟人協助小姊妹來臺、慈院醫療團隊用心療治;期勉大家持續付出,作他人生命中的貴人,讓更多苦難人有因緣獲得幫助。

 

宗門,佛法為軌

桃園李鶴振師兄很護持慈濟,舉凡建醫院、蓋學校,都有他們夫妻倆的付出。後來罹癌住進花蓮慈院心蓮病房,發願成為「大體老師」。他告訴醫學系學生,未來上解剖學課時,可以放心在他身上劃百刀千刀,只期待將來從事醫療工作,不在病人身上錯劃一刀。

慈濟大學醫學院楊仁宏院長陪同大陸醫界人士來訪;上人舉此事例表示,宗教能指引人生方向,讓人心有依歸,清楚生死自然法則。

「慈濟人理解佛法,懂得善用生命──身體健康時,發揮力量為苦難人付出;人生最後也能以平靜、超脫心境面對,將軀體貢獻於醫療教育。」

而慈濟志業,也都是依宗教精神為運作軌道。上人表示:「四大志業的創立,皆是應當時社會環境所需,懷抱慈悲喜捨精神,在一般人看來『自不量力』的克難困苦中,一路堅持走來。過程中雖然承受巨大壓力,但只要看到志業發揮良能、對社會人群有貢獻,就深感欣慰!」

 

問心,大戒大忍

藥師法會中,上人開示,慈濟即將邁入五十年,箇中艱辛實難言盡,今後仍應秉持清淨心,堅志精進。

「慈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五十年來歷盡滄桑。從慈善、醫療到教育、人文,從臺灣走上國際;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每一步都是慈濟人步步踏實付出的愛心成果。」

儘管跨出的每一步都很辛苦、承受著巨大壓力,但為了人間所需,慈濟人依然咬緊牙關、用盡心力付出。而今,面對外界或指教、或誤解,甚至責難,上人勉眾,心要定、心要靜。

「要時時問心:是否無愧?時時自我反省──方向正確,但行事是否因個人習氣,導致有瑕疵或是不圓融?有過錯,就要及時懺悔並改過。」

面對外界風風雨雨,上人叮嚀大家,為了社會的安定,要顧全大局,為善、為愛而忍;切莫增加對立。

「心寬念純,是修行者的心態;大戒大忍,是修行者的本分。希望人人清淨自心、固守本分,照顧好愛與善的元氣。」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