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八日 掃除惡,付出愛

3.7~8《農正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口說愛語,身行付出,利益眾生。
滋養善念
臺北穆傳傑師兄是虔誠基督徒,一九九七年在澳洲黃金海岸認識慈濟,參與食物發放、淨灘、關懷老人院等活動;之後返臺定居,經歷一連串無常考驗,再度與慈濟接軌,重拾助人熱忱,去年與妻子徐良敏共同受證慈濟委員。
有人問他:「會不會因為宗教信仰不同而心有罣礙?」穆傳傑表示,慈濟是超越國界、種族、宗教的團體,「基督教義與慈濟十戒相通;這條路是『菩薩道』,也是『十字架的道路』,本質都是自修自度、度人愛人的大道,是人生最有智慧的抉擇。」
早會時間,上人肯定師兄擁有正確的宗教觀。「所有正信宗教都有相同宗旨,就是愛──愛人類、愛大地。要用超越的心態,不分宗教、種族、國界,和合心力,為利益大地眾生而付出。」
天災人禍愈來愈頻繁,上人教眾以愛連心,提起「與天地共生息」的開闊心懷,與志同道合者緊密互動,凝聚力量利益天下。
「祥和社會,要從淨化人心做起;推展身外環保,要從內心環保開始落實。」上人期許人人掃除心靈的無明垃圾、去除不平衡的心態,再進一步吸收法水,滋養善念。
「臺灣以愛以善為寶。希望人人守護愛心善念,伸出雙手利益眾生、呵護大地,如此社會就能祥和有福。」
自我造福
一般公司行號休息的週末假日,就是慈濟人的精進日。八日逢星期日,海內外委員慈誠精進共修,早會時間,一萬多人透過網路視訊,聆聽上人開示。
二○○九年莫拉克風災過後,全臺慈濟人如螞蟻雄兵,匯集社會大眾的愛心能量,湧入南部災區協助清掃;醫療志業體同仁也親至災區提供義診、補充醫藥;還有大型卡車、機具前進災區,協助清運土石、垃圾……一幕幕影像記憶猶新,親自投入者更是畢生難忘。
「慈濟人深入災難現場,將心中的愛,展現在真、善、美的付出行動中;以重點、直接、尊重、及時、務實的態度,幫助最需要的人。如此不計代價、不求回報,人人做得歡喜自在,付出無所求,實是臺灣的無價之寶。」
點點滴滴的愛心,成就「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的大力量。上人表示,捐款助人,並非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日日積存少許助人的力量,不影響己身生活,卻能成就普施貧苦的大力量。「這就是募心──希望啟發的是人人無私付出的愛心,以及親手布施的力量。」
即使以單純心付出,過程中仍難免遭遇重重困難。上人勉眾:「大時代要明大是非,苦難中要發揮大慈悲。」
天地眾生是生命共同體,人與人之間心能相合,一旦遭遇災難才能協力共度。上人強調:「臺灣的愛與善不能消失,但願人人自我祝福,更要為臺灣造福──口說愛語,身行付出,利益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