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 自測心量

3.6《農正月‧十六》
【靜思小語】以單純心契合真理,以感恩心放下煩惱。
厚植善根
晨語時間,上人教眾「自測心量」,觀察自心遭遇困難時,是否容易被煩惱籠罩、難以突破?「若心不能契合道理,一旦遭遇人事困擾,心靈就會隨之起舞,常在煩惱中度日。」
凡夫欠缺洞徹世事的智慧,無法契合真理。上人教勉:「煩惱來時,生起無明,就表示還要再認真精進。要感恩有這麼多紛擾現境測量,才能自我提醒──契合道理、放下煩惱。」
既發心修行,上人教眾要不斷精進。「入人群鍛鍊,從做中體悟道理,以堅定的信心將信根、善根扎得牢固,深心信解,直到心靈契合真理。」
上人以樹木扎根譬喻,樹根扎得愈深,樹體才能抓緊土地不受風雨動搖。「信根深植,就不會受謠言、誹謗,或是曲解的言論動搖心志。」
菩薩道漫長,上人叮嚀,法親之間要互為善知識,厚植善根,莫人云亦云,一有風吹草動就退失道心。
愛是生機
現代企業會先編列預算,認為將整年度的預算用盡才有高效率。早會時間,上人引用閩南語俗諺「好天要積雨來糧」表示:「我認為該用才用。非必須的花費則該留下來,待真正需要時派上用場;如此才是善用資源。」
不少人存有及時行樂的心態,擁有多少就花用多少,當遭遇意外變故,即坐困愁城。上人言:「希望富裕、有福,除了殷勤努力,也要節約簡樸。人民富有而無所匱乏,國家富有而不負債,才是全體國民之福。」
臺灣正面臨嚴重乾旱,各地水庫水位不斷下降,民生、工業用水皆受影響。上人籲眾要有「共同體」的觀念,節約用水;千萬不要認為事不關己,依然故我。
「若只求照顧好自己,整體社會環境不良,個人、自家也無法得到保障。人心調和,心靈充滿愛與善,匯聚點滴力量膚慰苦難,社會才能祥和有福。」
慈濟人以無私大愛付出,也啟發人人的愛心,一旦無常事故發生,即主動發揮力量。上人表示:「這分甘願、真誠、無私付出的精神,就是善與愛的『元氣』。」
就如非洲本土志工,在克難生活中援助苦難同胞,啟發心靈財富;帶動他們一同付出,耕種菜蔬,供食照顧許多愛滋孤兒,凝聚點點滴滴的愛心,體會助人的歡喜。
上人欣言:「窮困人並非永遠都是受助者,只要有因緣接觸善法、有機會付出造福,人人都能提升心靈力量。」
就如陽光、空氣、水分能滋養大地萬物;上人表示,社會不能沒有愛,點點滴滴無私付出的愛,就是社會的元氣。
「人心之愛,是大地人間的生機來源。走入人群,啟發愛心,帶動社會善的循環,才能為人間注入源源不絕的生機。愛心、熱心,能讓一切善因緣成熟,所以要深植善根,讓愛的能量根深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