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1期
2015-04-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人醫之愛
  慈善臺灣
  同個屋簷下
  阿板薰法香
  寰宇慈濟
  見證人生真善美
  發現歡喜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1期
  三日至五日 法水淨心

3.3~5《農正月‧十三至十五》

 

【靜思小語】世事紛擾,心靈澄澈,洞悉道理輕安自在。

用法自如,於法自在

晨語時間,上人教導,佛陀通徹一切道理,故能用法自如、於法自在,契眾生根機而說法無礙,希望人人都能聞法受益。

「在人群中,面對複雜的人間世事、面對習氣各異者,要學習佛陀宏觀細思、巧妙用法的智慧,洞徹道理、善用方法引導大眾樂於接受,體會無量法義。」

現今全球多災難,上人表示,要讓天下平安,唯有人人調和心念,建立誠之情誼,世間才能顯現祥和之兆。

「天下事,一個人的兩隻手做不了。必須運用方法啟發人人的愛心善念,共同伸出雙手,成為千手千眼、救苦救難的菩薩。」

菩薩道寬廣長遠,上人教眾,要邀請天下眾生共同行走;實實在在地做事、認認真真地說真實語、虔虔誠誠地待人,以身作典範,帶動他人一同付出,讓人間富有智慧與愛。

「要學習佛心,時時保持清淨而淡定的心看待紛擾世事。洞察事理,看得開、定得下心,就能自在。」

 

日日付出,輕安自在

阿根廷南部丘布特省山區,二月中旬因雷擊釀成森林大火,超過十萬公頃林地付之一炬;近日火勢延燒到山下住宅區,近五百戶居民緊急疏散。

早會時間,上人譬喻,乾燥的環境,會助長星星之火,「缺少法水滋潤、過於乾燥的心靈,也容易被無明火燒毀整片功德林。時時以法水淨心,才能避免星火燎原。」

慈濟世界裏,有許多志工發大心、立大願,全然付出;不僅捐贈土地成就慈濟道場,還親自投入園區工程,以歡喜心服務前來共修、精進的師兄師姊。上人讚歎:「他們『無我相』,縮小自己、融入團隊,所以也得到人人的敬愛。」

新北市三重區慈濟人,二○一一年十月起,長期關懷二十四歲的腦性麻痹患者阿誠,現在他不僅主動幫媽媽分擔家務,也會到環保站當志工;慈濟更補助他到身心障礙職業重建服務中心學習一技之長,期待未來能分擔家中經濟。

在花蓮,得知位於吉安鄉的特殊教育學校近兩百位學生中,有九成來自貧苦家庭,學校運作困難;今年三月起,慈濟每月捐贈白米三百公斤以及日常用品,並協助解決遠地學生交通問題。

上人感恩慈濟人日日為社會人群付出,提升人心正向能量。「天天用感恩心面對人間世事,點點滴滴付出無私之愛,心境就能常處輕安,歡喜自在。」

 

世間紛擾,堅定善行

四日早會,上人提及西非獅子山共和國,二○一三年十二月爆發伊波拉疫情,已有超過一萬一千人染病,其中三千多人死亡。

慈濟美國總會自去年起不斷尋求援助管道,終於找到在獅子山共和國深耕多年並建有醫院的美國希利國際賑災基金會。昨日該基金會總裁與執行長親自來臺,與慈濟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協助慈濟運送福慧床、毛毯、香積飯等物資,支援獅子山共和國社區醫療站及隔離中心。

上人感恩各方因緣成就善行,也提到希利基金會總裁致贈一本書,從書中照片可見,「雖然獅子山共和國環境貧困惡劣,人民苦境難以想像,但照片中每一位孩子眼睛都很清澈,且展露笑容。」

獅子山共和國一九九一年爆發內戰,造成數以萬計的人民死亡,超過兩百萬人流離失所。上人感嘆,人心不調,釀成殘酷歷史。「在紛擾混亂的世間,無論遭遇何等困難,都要堅持為苦難人付出的志願,且在付出同時,以善法淨化人心。」

 

用愛付出,轉貧為富

逢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亦稱「小過年」。華人習俗在年節期間燃香、焚燒紙錢祭祀;今年臺南市環保局宣導「以功代金」,鼓勵市民省下購買紙錢的花費,捐給社福機構做公益,獲得一百五十六人響應,捐款五萬多元。

五日早會,上人對此措施深表肯定。「觀念轉變、做法改變,轉污染為愛心,就能累積力量,及時扶助貧弱孤老之人,讓世間更祥和美好。」

五十八歲的連家森家住臺中大里,自幼腦性麻痹,雙腳萎縮而行動不便,說話也不清楚,以微薄的工資養家,一度成為慈濟照顧戶。

前幾年他自職場退休,主動投入慈濟,天天做環保;如今行動及表達能力明顯進步,雙腳愈來愈有力;今年一月受證慈誠。

回顧一路走來,他感恩許多人用心引導,使其找到生活的方向與心靈依靠;雖然生活依舊貧窮,卻日日歡喜能為大地人群付出。

「要讓人間多一點溫馨,必須付出真誠的愛。希望世界四大調和,要從人心淨化做起。」上人感恩環保志工,不只保護有限的大地資源,也淨化人人無形的心地。「小小一個動作,包含大大的愛心;愛與尊重,能淨化人心、啟發人身良能,利益人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