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之力與善的循環
◎撰文‧林安梧(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
小水滴可能乾涸,但入於水塘、湖泊、海洋,便不枯竭;
微弱之力匯集成就大善力,更以開放的心情守護,善的循環將生生不息。
慈濟的力量是什麼?是微弱的力量,是集諸多微弱的善的力量,而形成善的循環。就像集諸多小水滴,累積成大池塘,甚且成大水庫、大湖泊。這水庫、湖泊,成了防洪澇、救乾旱的大善者、大德者。
當然,慈濟最重要的是諸多志工無怨無悔的努力,在努力過程中,依持著證嚴上人的教導,跨越小我藩籬,進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愛境域。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為現實利害營生,而是為愛而努力。我訪問過一些師姊師兄,他們說做慈濟,讓他們走出失親之痛、災難之苦,走出憂鬱再尋到光明。這都是由於證嚴上人的人格感召與佛陀教誨而成的,從「有我」慢慢達到「無我」境地,有著大慈大悲的歡欣與滿足。生命經過這番洗滌,以前的苦痛、憂煩放下了,得到轉化與成全。
是啊!小水滴若沒得聚集就乾涸了;若進到湖泊,便有湖泊之力,若進到海洋,便有海洋之力。慈濟想護衛的應是這小水滴的循環,四十九年的志業,正是由小水滴的「微弱之力」而來的「善的循環」,逐漸長養而成。
從「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到「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環境保護、社區志工」,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是人類諸多宗教志業團體不易達到的。微弱之力聚集成偉大志業,會有問題嗎?當然,就像湖泊大了,聚的水多了,有時也會產生問題。但「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意為「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一有過錯,人們都看到了;改正過錯,人們又都仰望著日月啊!」這原是子貢所言,可能是為孔老夫子遭受謗辱而說。
君子胸襟如天地之闊,如日月之明,小過錯、小病痛並不可懼。就像身體長年辛勞過度,也會出現問題。去年年底,在半個月暴瘦近六公斤,經醫院檢查,才知是操勞過度,得了甲狀腺亢進症。醫囑要我按時服藥,並放慢腳步,半年多才會將養得好。生命亦如是,要有小水滴的微弱之力,要有從容的智慧、放開的心情,這循環才能生生不息。
小過錯、小病痛,並不可懼。蓋小病醫之,所以養生也;小過改之,所以養德也。一味地認為沒過錯、沒病痛,這才可怕。古時,「禹聞善言則拜」,「子路聞過而喜」,能夠如此,我相信慈濟定能從各種考驗中「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莫小看「微弱之力」,莫忽視「善的循環」。慈濟之過,如日月之蝕,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我誦唸著、祈禱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