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8期
2015-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臺灣
  人醫之愛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生命的禮物
  阿板薰法香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8期
  二十九日 正向看世界

10.29《農九月‧十七》

【靜思小語】用愛膚慰,消弭仇恨。

 

福慧圓滿,人生謝幕

 

七十五歲的臺南慈濟志工洪月嬌,昨夜在花蓮慈濟醫院往生,家人護送遺體到慈濟大學,圓滿她成為「無語良師」的心願。巴拉圭人醫會梅沙醫師,五十八年人生也在昨晚畫下句點,捐出眼角膜遺愛人間。

早會時間,上人慨嘆,人生分秒消逝,不待人。「這兩位都是好弟子,此生不空過、福慧雙修;也將帶著所造的福慧而去。」

洪月嬌師姊二○○一年受證慈濟委員,把握機會積極參與慈濟活動、擔任醫療志工。今年五月健檢時發現罹患胃癌,醫師告知時日無多,她決定返回花蓮慈院接受緩和醫療,之後成為「無語良師」。今日清晨,她在家人、法親陪伴下,圓滿此生最後心願。

巴拉圭的胡安‧梅沙醫師(Dr.Juan Silverio Meza Leguizamon),患有糖尿病卻積極投入當地義診服務,近十年來幾乎年年排除萬難,歷經五十個小時飛行來到臺灣參與人醫會年會。

今年九月年會前,梅沙醫師腎臟功能喪失、健康走下坡,決定提前到花蓮,住進慈濟醫院治療;住院期間並請假參與人醫年會。十月二十七日晚間病情急轉直下,昨日往生。

看著螢幕上播出梅沙醫師笑容滿面參加人醫會年會,上人哽咽:「很不捨!但這是人生自然法則,要看得開、想得透——雖然他此生已盡,人醫典範卻永存人心,讓人永遠懷念與學習。」

 

守志奉道,傳遞清流

 

與大愛臺同仁談話,上人表示,慈濟人在土耳其為敘利亞難民付出,是跨越宗教、種族、國籍的愛心行動,希望消除難民孩童深埋於心靈的仇恨種子,得見人間互助的無私大愛。

「從慈善角度來看,這群孩子很需要人道幫助;慈濟希望經由助學、生活補助,與他們長久互動,讓他們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愛。」

難民兒童跟著大人逃難,過程血淚交織;天地之大,卻無容身之處。好不容易來到了土耳其,迫於生活必須長時間工作養家……上人表示:「要用愛陪伴他們成長,才不會讓恐懼、無奈、痛苦、仇恨等負面情緒,不斷累積在小小心靈,變成根深柢固的觀念;將來以怨報怨,讓世間苦難不止。」

國際間自殺炸彈攻擊事件頻傳,每每造成重大傷亡。上人慨嘆:「這是因仇恨的意識深植於心,不惜付出生命粉碎一切。」

人文志業董事會中,上人再言,慈濟希望將愛注入敘利亞難民兒童心靈,拔除恐懼與仇恨,以正向態度看待世界,也能以感恩心付出。

教育,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在臺灣,慈濟更長年幫助清寒家庭學子就學,重燃家庭希望;九二一大地震後啟動「希望工程」,為五十所學校重建穩固校舍;目前更在臺東、花蓮、屏東三縣進行「減災希望工程」,修繕、重建老舊校舍。凡此種種,都是為了讓孩子安心求學、為臺灣的未來付出。

「人禍比天災更可怕,而且影響深遠。悲憫天下蒼生苦,要加強傳遞人文清流,撫平人心動亂。」人文志業透過影像、聲音、文字,報真導正,傳揚美善。上人致勉,寸寸紙張、秒秒畫面,都要讓觀看者見聞受用,認同道理並且身體力行。

在混濁的社會中,若無法堅持原則,很快就會捲入無明煩惱的滾滾浪潮、淹沒其中。上人期勉同仁要「守志奉道」。「無論社會風氣如何轉變,都要腳踏實地、步步踏實,守持初心、守住志業精神,朝正確方向精進前行。」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