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至二十四日 人道之愛

10.23~24《農九月‧十一至十二》
【靜思小語】以人道精神互愛互助,世界就能和平。
戶無量,福無量
對北、中、南、東區培訓志工開示,上人教導,慈濟委員要懷抱使命、提起熱情,積極與人互動、啟發愛心,自然就有善因緣招募到更多人間菩薩。「勸募,不在於募款多寡,重要的是募心——要善用方法淨化人心,讓人樂於付出,共同成就人間善事。」
許多人投入慈濟後,身心轉變,不再為了小事與人計較爭執,也改善了家庭關係。上人期勉,要更上一層樓。「不只自己聞法受用而改善身心言行,也要讓會員『法入心』;人人聞法受用,對於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有助益。」
要淨化濁亂的社會,就要讓更多人接觸佛法、改善心念與行為。上人強調:「要淨化人心,須先自我淨化。要深入法脈宗門,堅固道心,隨時精進、隨處分享。若對志業一知半解,一旦面對誤解質疑,很可能會自我退縮,甚至退轉。」
上人勉眾,開闊心胸眼界,學習早期資深慈濟人「見人就說慈濟」的熱情,接引人人接觸佛法、改善身心言行。「期待大家提起真誠之愛,廣招會員;『戶無量』自然『福無量』,菩薩道上修福又修慧。」
誠與愛,跨藩籬
二十四日早會時間,上人表示,一九四五年國際間成立「聯合國」,提倡人道精神、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今日是聯合國成立七十周念紀念日。「慈濟歷史上的今天」──二○○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慈濟也以超越種族、國籍與宗教的人道精神,與印尼奴魯亞‧伊曼習經院簽訂援助合約。
位於茂物巴隆地區的奴魯亞‧伊曼習經院,是教長哈比沙卡夫(Habib Saggaf)於一九九八年五月創立,收容許多孤兒和貧苦家庭學童,免費供應食宿和教學,避免迫於生活而墮入歧途。
隨著院生愈多,習經院的維持愈顯困難。二○○三年,印尼慈濟人前往探訪,院內已有七百多位孤兒和三千多位學生。慈濟與習經院簽約,每年提供五十噸大米;如此援助五年後,院生已有超過一萬名。慈濟也為習經院建設新校舍,讓愈來愈多的學生有足夠的教室與宿舍空間。
合約期滿後,印尼慈濟人決定輔導院生善用院區閒置土地耕種,學習自力更生。在哈比長老支持下,慈濟人傳授方法,教院內青年學生利用課餘耕種,學做麵包,以自身力量改善困境。
當初習經院接受慈濟援助,哈比長老承受很大壓力──曾有教友指責他,穆斯林不該向佛教徒求助。哈比長老對大家說明:「慈濟人幫助我們是出自真誠之愛,不是要改變我們的信仰。」
慈濟與習經院師生情誼維持至今二十年,慈濟人定期前往關懷、舉辦義診、做靜思語教學;而慈濟舉辦大型活動時,師生們也會前來協助並參與。
上人表示:「佛教慈濟與伊斯蘭習經院的真誠互動,展現出不分宗教、種族、國界的無私大愛;也合於聯合國成立目標——『期待世界和平,全人類都要以人道精神、互愛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