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至二十二日 吃苦當作吃補

10.21~22《農九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以平靜心面對逆境,以甘願心消除惡業。
拉長情,擴大愛
位處中東的約旦,邊境有數十萬難民生活在帳棚裏,生活困苦。約旦慈濟人自二○一二年起,長期關懷南薩地區難民,每月從首都安曼前往提供物資和義診服務,真誠與難民建立情誼。
二十三歲的敘利亞女孩伊嫚,為了逃躲空襲以致眼睛受傷、接近失明,慈濟協助她進行兩次手術,如今已恢復視力;六月間慈濟再到南薩舉辦牙科義診,來看診的伊嫚歡喜感謝慈濟讓她重見光明,等牙齒治好了,就可以開心地笑了!
五歲的敘利亞男童努爾遭到空襲重傷,性命垂危,慈濟協助他到醫院進行兩次手術,並為他母親安排住處以就近照顧。如今努爾傷勢好轉,已轉入普通病房。
在土耳其,三天前的發放,許多敘利亞難民在慈濟人撫慰下,宣洩心靈創痛,還有人捐出部分物資,幫助其他受苦同胞。
「人生多苦難,需要愛與關懷,支持苦難人度過難關。」晨語時間,上人感恩慈濟人悲智雙運,救助苦難眾生的同時,也撫慰他們的心,引導他們化解痛苦、仇怨心情,甚至以愛回饋。「心存大愛、把握長情,就能讓長情大愛不斷延續。」
菩薩道難行能行。上人教眾,既發菩提心,就要堅定道心,無論面對何等境界,皆以因緣觀之。
「吃苦當作吃補。以平靜心面對逆境,以甘願心消除惡業,並以智慧『化解惡緣為善緣』。」
上人勉眾,要在人事中增長智慧、廣結善緣,恆持大願,助苦難眾生解脫身心之苦,累積清淨福德因緣;且自我訓練心念、行為時時向善,習慣成自然,就不會偏差。
付出,還要尊重
位處溫帶的德國,近日氣溫降至攝氏零度,數千名在帳棚裏過夜的難民冷得受不了,懇求當局另闢棲身地點。二十二日早會,上人不捨難民中有許多婦孺,要如何度過寒冬?
能得到正式庇護又能安穩生活的難民少之又少,難民問題已是全球複雜難解的課題,上人深感無奈,也感恩慈濟人在力所能及的範圍,盡心設法救助。
猶如敘利亞主麻教授所說:「愛」可以建造一間大房子,容納天下人。上人表示,這和佛法的道理相通。「佛法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意即無限開闊的無私大愛,能夠擴及虛空法界,包容天地蒼生。」
宗教名稱雖有不同,但共同的精神都是「愛」。上人舉述,土耳其胡光中師兄雖然身為穆斯林,但十多年前與慈濟結緣後,就以耐心、愛心與堅定的心志耕耘志業,也就地啟發愛心人,鋪展出一條大愛道路。
「天下苦難多,慈濟人學習佛陀寬廣的心懷,救助原不相識的苦難人,以愛付出的同時,也表達尊重的態度;希望啟發人的愛心,廣布善種子,帶動世間人人互助互愛,減輕災難。」
真誠,展現人文
校院聯席會中,上人以「因」與「果」形容學校與醫院──慈濟大學、科技大學,培育優良醫療人才是「因」;畢業生到各所慈院服務,則是醫療教育所成就的「果」。
「教育教得好,醫院就有好人才,不僅能將慈濟人文帶到工作崗位,一舉一動能影響同仁,也會讓來院的病患與家屬,感受到溫馨的醫療人文。」
上人提到,今日志工早會,大林慈院志工黃明月師姊分享二十多年前關懷的個案──
瓦歷斯‧浦亞是花蓮太魯閣族人,十三歲到臺北機車行當學徒,一天夜晚準備打烊時,突然被人手持西瓜刀衝進店裏砍傷左小腿,傷口感染潰爛,最終被迫截肢。
轉到花蓮慈院治療後,母親為生活四處奔波,鮮少來院照顧,志工天天到病房關心他,出院後更常去家裏探訪,並協助他到彰化和美仁愛實驗學校就學。
住校期間,校方找不到他的家長,明月師姊就充當他的「代理媽媽」,需要家長簽名時就代簽。瓦歷斯大學畢業後就到慈院資訊室任職,如今已經三十八歲,是慈院優秀同仁。
「即使素昧平生,慈濟人總是發揮真誠之愛,盡心力付出而不求回報。這分無私大愛,就是慈濟人文。」
上人期勉志業體主管,認定方向正確,就要盡心盡力、持續踏實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