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磨出鑽石光芒

10.19《農九月‧初七》
【靜思小語】磨損是粗石,磨亮是鑽石。
無緣不聚,有緣不離
《法華經‧化城喻品》中,隨大通智勝佛出家的十六沙彌,與佛結緣很深,先是父子緣,後是師徒緣。故聞法後能信受奉行;而有些結緣眾法緣結得不深,聞法一知半解,更遑論力行。
晨語時間,上人解說,人與人之間,「無緣必不相聚,有緣必不相離」。
「眾生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各自結下善惡因緣,緣深緣淺各不相同。即使共同聞法,有緣的人歡喜信受,無緣者隨境起心動念而離去;即使長久共住修行,若不重視法,雖同居一處但法緣兩相離。」
上人教眾,把握時間,精進聞法,自造來世聞法因緣,從此與法不相離;還要對眾傳法,讓與法無緣的人,也有聞法受用的因緣。
時間秒秒過,好事日日做
敘利亞男孩穆罕默德,因為妹妹罹患眼疾,他從小立志當眼科醫師;內戰發生後,他與家人逃難到土耳其,被迫中斷學業且要打工負擔家計。當初的願望,似乎已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想。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因少數人心不調,使敘利亞孩童無法在家鄉安居、成長,跟著大人逃難;不僅中斷學業,也中斷夢想。幸而逃到伊斯坦堡,與慈濟人結下深緣,穆罕默德進入「滿納海中小學」就讀,讓成為醫師的夢想,重新有了希望。
土耳其慈濟人拜訪敘利亞難民家庭時,發現一個十口之家,倚靠才七歲、九歲、十一歲的三個孩子打工維持生活;工廠規定他們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如廁時間不能超過十三分鐘……
十月十七日「滿納海中小學」開學典禮,穆罕默德與一百五十多位必須打工養家的孩童,一起接受慈濟補助家庭生活費,他開心地說:「我的人生又有了希望!」
慈濟人到各班分發文具,男孩阿布杜拉茲說,他在敘利亞讀書總是第一名,來到土耳其迫於生活必須打工,對未來感到絕望。如今重拾課本笑容又回到他的臉上,阿布杜拉茲自許:「努力用功,再拿第一名!」
上人欣慰表示,若非助學的善因緣,或許要埋沒許多未來的優秀人才。「感恩許許多多人凝聚愛心,讓這群孩子重燃人生希望。」
主麻教授說,愛,可以造一棟大房子,讓百萬人、千萬人甚至是幾十億人居住其中,不分宗教、種族,人人快樂生活。上人認為,這與慈濟人長久傳唱的〈一家人〉不謀而合。
「全球人共同生活在天地之間,就如大家庭,何必分國籍、宗教、種族?要用無限開闊的愛心,包容天下人,用愛維護這個『家』。」
慈濟人出於使命感,在全球各地援助苦難人、利益大地人群。上人感恩大家用心付出,造福人間。「時間秒秒過,好事日日做!」
行大愛道,牽長情路
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解說今年歲末祝福主題:「大愛之道廣披寰宇,長情之路古往今來。」
「慈濟創立近五十年來,救苦救難的足跡從臺灣廣布國際,『大愛之道廣披寰宇』,名副其實;要延續數十年來的菩薩長情,長情之路不能斷。」
看到許多高齡志工依然健朗,無論環保或是委員、慈誠的勤務都不缺席,而且做得很歡喜;上人肯定,每一位都具有清淨的菩薩長情。
「有投入、有參與,生命價值才能提升。缺少付出機會,就算富可敵國、權傾天下,一旦心理老化,身體機能也會很快退化。」
人的心靈有無限潛能。上人表示,要幫助老人家持續發揮潛能,自我肯定;才不會總是感嘆「老而無用」,讓身心持續老化凋零。
「過去師父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總是盡心盡力去愛人、幫助人;他們是師父的知音。現在需要大家愛他們、照顧他們。慈濟法親的愛與情,是長長久久、生生世世的大愛長情。」
上人教導同仁,要加強落實「合心就是協力」,只要年長志工身體狀況允許,就要鼓勵他們與團隊共事,讓他們常在慈濟大家庭裏,感受法親以愛以情相伴。
長情大愛,修福持慧
歲末祝福以「長情大愛」為主旨,對內共修則以「修福粒米藏日月,持慧毫芒有乾坤」與眾共勉。
上人解說,要應苦難人所需給予最適切的幫助,即使小如粒米,粒粒都有慈濟人的愛與用心。「修福之外,還要持慧──以智慧為救助行動設想周全、貼心付出。」
在志業體任職,要當成在道場修行。上人勉勵同仁:「自己要先修除煩惱、增長智慧,結好緣、造福因,才能教別人走入人群造福、廣結善緣。自己要先接受磨練──被磨損的是粗石,被磨亮的是鑽石;才能教人走入人群磨練。」
上人期許同仁,發揮大愛長情、修福持慧;對外的待人接物、對內的自我修養,都要用心做好。「福與慧,都要用心修持;入人群,才有大善大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