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至七日 與人無爭,與事無爭

10.6~7《農八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踏穩腳步,做好該做的事、做出真善美的品質。
心懷善念,就是美
《禮記‧檀弓下》記載「苛政猛於虎」典故——
孔子行經泰山,見一婦人在一座新墳前哭泣,便遣子路前去關心。原來,婦人的公公、丈夫、兒子都死於虎爪。
孔子出於關心,下車詢問婦人:「為何不搬離山區?」
婦人回答:「山上雖有老虎,卻無苛政。」
孔子藉機教育弟子:「記住,險惡的人心與暴政,比老虎更可怕!」
早會時間,上人感嘆,人心不平衡,少數人無明一動,讓許多無辜百姓陷入苦難。「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數以百萬計的難民逃離家園。但即使遠離戰禍,卻無處安身、處境艱難,不知人生希望何在?」
暴政、戰亂,造成幸福家庭破碎、人民流離失所。反觀在貧苦國度,即使生活困苦,只要人人以愛相互扶持,心靈富足即能安然度日。上人以莫三比克為例──
蔡岱霖師姊帶動貧困的本土志工,效法慈濟「竹筒歲月」精神,「聚小愛、行大善」,匯聚點滴愛心幫助貧病家庭。九月九日吉祥月活動中,本土志工改編當地的豐收舞、祈雨舞,以歌聲舞蹈感謝慈濟,讓他們心靈大豐收。
親自走入苦難境界,「見苦知福」而降低欲念,也不再與人斤斤計較,這就是心靈富足。上人肯定,慈濟人救拔苦難,也給予正法。
「在人人心中種下善種子,啟發愛心能量,帶動平等尊重、互愛互助。人間有愛、人人心懷善念,就是美!」
上人勉慈濟人,以佛法救世、以佛法解困、以佛法致富。「打開心門、注入愛;心富,生活自然有福!」
聞法力行,大根機
七日晨語,上人說明,佛陀應眾生根機而說法,無分大、小乘。「就如大樹與小草,在大雨過後吸收的水量不同。同樣的教育,大根機者領悟大法,小根機者只能吸收小法。」
上人表示,日日聞法,要用心吸收;莫閉門自修,要把握機會,與眾分享。
「大根機者了解無常、苦、空,除了自我警惕、修行斷苦,亦悲憫苦難眾生常陷無明,生生世世受苦難脫,故發心走入人群度眾,讓人人了解法理、得受法益。」
二○一三年,菲律賓接連遭受幾次重大災難——九月,三寶顏發生長達一個多月的動亂,反政府軍燒毀村落,大批居民無家可歸;十月,保和島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二強震,簡陋建築應聲而倒,災情慘重;十一月,海燕風災讓萊特省遭受毀滅性大災難,許多城鎮被夷為平地。
三寶顏動亂中,楊偉順師兄帶著為數不多的志工,在炮火中冒險濟助倉皇逃難的居民;保和島地震後,蔡青山、李伯芳師兄等人,從馬尼拉搭機前往勘災、救助,並為當地搭建簡易教室;海燕風災過後,慈濟人傾力救援,帶動「以工代賑」清掃市街,讓災區恢復生機……
「這分無私付出,不求回報。與受助者長時間真誠互動,建立情誼,對方發自內心感恩,主動加入志工行列;這就是辛勞付出後,最歡喜、欣慰的收穫。」
上人讚歎,慈濟人聞法且能身體力行付出,從中領悟、印證大乘教理,人人都是上根機者。
誠之情誼,結好緣
全球因氣候變遷造成的災難愈來愈多,與宗教處、慈發處同仁談話,上人叮囑,災後百廢待舉,面對龐雜的賑災事務,要思考輕重緩急;「將心比心,給予最適用的物資。」
以尼泊爾強震救援為例,上人說明,許多貧苦地區居民希望慈濟能給予鋅板,讓他們自行搭蓋住屋;但鋅板不耐用,下雨時又會產生噪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給予他人的物資,必須是自己也願意使用之物。即使成本較高,也要用心挑選安全耐用、可以確實改善苦難人生活品質的物品。」
投入慈濟宗門,沐浴法流且宏觀天下事;上人期勉同仁,要珍惜身在靜思道場的因緣,恆持清淨心,融通世間法與出世法,自度度人。
「要時時省視自我,言行、態度是否誠懇?對外有沒有與人多結好緣?要加強『誠之情誼』──對外與人結好緣,對內凝聚團隊情感。臨事積極處理,莫讓人覺得冷淡、缺乏誠意,使發心的人熱情冷卻。」
上人指出,天下多災難,慈濟的愛不斷擴展,是自然發展,非刻意而做。「師父向來與人無爭、與事無爭,一心一志『為佛教,為眾生』;從開始到現在絲毫沒有變。期待大家踏穩腳步,做好該做的事,更要做出真、善、美的品質,就能讓大眾了解慈濟。」
無論遇到何等逆境,上人教眾要視為「逆增上緣」,感恩以待。「身處污泥中,必須潔身自愛;要懂得預防、保護自心不受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