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88期
2015-11-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主題報導
  助人線上
  慈善臺灣
  人醫之愛
  人間問路
  大地保母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生命的禮物
  阿板薰法香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88期
  三日 重視因緣

10.3《農八月‧二十一》

【靜思小語】好緣從何而來?從人與人之間互動而來。

 

提起願力

 

「退讓並非吃虧,而是心胸開闊、有修養的表現。與人共事,心能放寬,就不起煩惱障礙。」

與馬來西亞志工談話,上人教導,「我說你聽」無法帶動人,「做我所說」,才能得人尊重信任,進而歡喜投入、無私付出。

座中一位志工忙於事業,較少參與慈濟活動。上人鼓勵,要把握機會與人互動。「在商場上為生意而應酬,彼此言談總是真真假假。在慈濟道場,法親之間真誠互動、日日付出,人生踏實。」

上人叮囑,在慈濟不能只是捐錢,要從力行付出中,體會佛法。「度化人間,並非只是募款,而要度人人的心。」

新聞報導,一百一十歲的阿富汗人瑞阿齊茲,家鄉被塔利班組織占領,三個兒子均被殺害;他失明、耳聾又跛腳,日前由九個子孫扶持,逃難八個月終於抵達德國巴伐利亞邊境城市帕紹,成為當地接收到年紀最大的難民。

「若非迫於戰火而逃難,阿齊茲老先生在一般人看來,應是子孫滿堂,福、祿、壽具足的好命人;但因人心不調和,使許多幸福家庭破碎,居民淪落異鄉成為難民。」上人以此為例表示,人間禍患,多出於少數人心不調和。「聞法定心,方向才不會偏差。要把握因緣,造福修慧;發心立願到苦惡之地度眾,而非隨業受報,生於惡地。」

座中一位志工分享,最初做慈濟時,社區裏只有一、兩位慈濟人,覺得力量微弱,不知如何推動志業;後來幾位志工用心耕耘,慢慢有好緣聚集,發心投入者都是非常飽滿的種子,成就一個合和互協的團隊。故歎因緣不可思議!

「因緣從何而來?就從人與人之間互動而來。人人合心,就能發揮無限善力。」上人與眾共勉。

 

「愛」是希望

 

「『多用心』這三個字,是我每一天的自我提醒,也是人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慈濟大學、慈濟科技大學與花蓮慈中「暑期國際交流團」圓緣,上人叮囑,要珍惜就學期間能到海外學習、走入苦難處「見苦知福」的機會。

「這條路,是慈濟人一寸一寸用愛鋪著走過來的——慈濟人以愛付出,改善苦難人生活,助其轉變人生,進而帶動人人起無量愛心。相信你們此行,已親自見證這分愛的影響力。」

上人舉述,一九九八年起慈濟援助甘肅缺水窮鄉,從援建水窖到協助遷村,一路以愛相助,讓許多家庭轉貧為富,孩子也能安心升學,未來希望無窮。

又如在馬來西亞、泰國邊境,許多難民無法取得正式身分,生活不易、生病不敢就醫;慈濟人突破重重障礙,長年給予難民生活濟助,也提供醫療義診。

在約旦、土耳其的慈濟人雖少,卻盡力幫助敘利亞難民;土耳其慈濟人更與政府、流亡海外的敘利亞知識分子合作,成立「滿納海中小學」,讓難民孩童復學,為流落異鄉的敘利亞人點燃未來希望。

「看見他人之苦,要感恩能生活在祥和社會,也要珍惜當下,用功學習、發揮愛能量,朝正確人生方向精進。」

上人期許年輕人莫當「低頭族」,要抬頭看真實世界的苦相,並且善用科技,傳播人間真善美的訊息。

「『愛』,是社會的希望。在此大時代,要明大是非──對的事,認真去做;不對的事,不能聞聲起舞,還要導正人心觀念,使之回歸正向。」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