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感與從現實抽離
撰文‧林美容(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當多數人汲汲營營於世俗生活的滿足,
總有一些人思索著人生答案,尋找人類更大的福祉,
他們必然具備著從現實抽離的能力。
近日腦海裏縈繞思考著,「從現實中抽離的能力」恐怕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快樂係數。我一直在塵緣甚深中過著「屬世」的生活,但是愈來愈發現生活中能夠自得其樂的時光,通常與塵世不相干。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時光,能夠靜靜的打坐是最好的,即便是行走時哼唱著自然冒出來的熟悉歌曲,或是澆灌陽臺的盆栽時,感受花草的欣欣向榮,或是晾了一整排平整的衣服時,感受到家人同居的幸福。洗衣、晾衣是很塵世的生活,但是獨自在後陽臺處在一種與自己相處的氛圍,很快就體會到一種潔淨感與自在感。
不談個人的生活經驗,我想人類許多文明的進展,其實更需要各種各樣從現實中抽離的能力,才能去創造發明,也才能突破許多現實生活中無法提供或是諸多限制的樣項。當大多數人汲汲營營於世俗生活的滿足,總有一些人憑著上天賦與的本質與能力,思索著各種人生與生命問題的答案,嘗試撞擊現有的體制,試圖尋找人類更大的福祉。基本上這些人必然具備從現實抽離的能力。
我認為,能夠從現實抽離,在更高的層次看待自己和事相,能幫助我們脫離意識的桎梏、我執的拘索、身分地位的架勢。如果說,能夠從現實抽離是一種能力,我傾向認為那是一種天賦的能力,因為快樂是人類的本能。只是大多數人在現實生活中打滾,很容易喪失這種能力。
然而沒有現實感,卻是一種病徵。有些人一味沈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對別人的覺受無感,甚至固守在自己的內在,以此和外在的世界對抗,已經形成一種精神上的缺陷。所以能夠從現實抽離,也要能夠回到現實、回應現實;具有抽離現實能力的人,我也傾向不認為他們會脫離現實,喪失現實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