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做得比較多?
撰文.洪淑真
做志工沒有所謂「做很多」,也沒有想得到利益,
一切都是自己心甘情願。
靜思語「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如果減少付出,反而失去磨練成長的機會。
日前在臺中慈濟醫院護理之家關懷長輩們時,遇到一位今年參加慈濟委員培訓的師姊,聊天期間,也讓我想起去年參與委員培訓的點點滴滴。
那時,只要協力組長、各功能幹事,有需要我承擔之處,都很歡喜付出,自認「做很多」。但後來屢次踢到所謂的「鐵板」,加上在人事上沒做到善解、包容,心中那股挫折感油然而起,於是開始事事比較,心緒就複雜,無明煩惱生起,因而產生退轉心,不再熱衷參與志業活動。也因聞法不足,薰法不夠,在修行的道場上窒礙難行。此時心思更加混亂而沈迷,無法正念信願行。
有一天,看到一句靜思語「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突然讓我有所領悟!
我自覺慚愧,能付出即是福。做志工沒有所謂的「做很多」,一切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今天我所「做」的並不是要得到什麼利益。甘願做、歡喜受,付出是無所求的;但如果我減少付出,反而會失去很多學習磨練的機會,也無法入人群廣結善緣。
簡單的一句靜思語,意義深奧非凡,讓我悟出,不經歷挫折,不苦其心志,不勞其筋骨,是無法志願行的。更讓我明白上人開示的「在菩薩道上遇到困境,要用心來轉境,不要被境轉了心」。
於人間行事,難免有風有雨,有風雨才能讓五穀豐收,有人事挫折才更能磨練道心。悟與迷只有一線之隔,隨時照顧好真實道心,不偏差,堅持正念信願行,不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