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6期
2016-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臺東尼伯特風災後
  大地保母
  聞法札記
  靜思精舍生活禪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老人沒問題
  人物誌
  阿板薰法香
  天涯共此情‧約旦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
  書摘•一路點燈到佛國——人醫行腳
  健康百寶箱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印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6期
  二十四日 深結「法髓緣」

6.24  《農五月‧二十》

【靜思小語】莫結浮萍緣,要結法髓緣。

 

清淨在源頭

  高雄市政府多位局處首長會見上人。談到環保,上人表示,慈濟環保不只是名稱,而是二十多年實際做出來的成果;要提升回收再製率,最重要的是廣為推行「清淨在源頭」。「人人降低欲望,珍惜物命,減少消耗;家家戶戶做好分類,讓回收物保持乾淨再送到環保站。從源頭做到『清淨』,就是真正落實環保。」
  上人指出,慈濟環保站是很好的「日間託老」場所,希望政府多多支持。「老人家來到環保站,有志工相伴,活絡肢體與腦力,降低退化的機率。且能從環保工作自我肯定,為大地人群付出,充實又歡喜。」
  聆聽高雄慈濟人及各功能團隊分享後,上人再次談到環保。「全球暖化以致氣候災難增加,歸根究柢是地球環境受破壞,所以環保非做不可。要落實環保,需要人人有共知、共識,還要發心立願力行,願意改變生活習慣。有心、有願、有力,就能合和互協做出成效。」
  


守誠正信實

  資深慈濟人長久以來跟隨上人做慈濟,法入心而能實踐,既是知音,又能合心,故稱為「知音合心」。上人期勉「知音合心」,對於慈濟事要無所不知,對於慈濟法要無所不通。
  「當社會颳起無明風時,不但不會被吹倒,還能更加堅定道心,繼續以誠正信實之心,誠懇地為社會人群奉獻心力,付出無所求,還充滿感恩。」
  上人談到「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裏煮山河」,既是形容克難慈濟功德會時期的刻苦、克難情況,也蘊含著誠正信實的慈濟精神,和誓度眾生的靜思法脈宏願。五十年來,精舍常住恆持初心,帶動出全球慈濟人為天下蒼生付出而無所求;期勉弟子法入心而身體力行,永恆傳續慈濟法髓。
  「師父盡力供應智慧法水,慈濟人衷心付出,就是對師父的真心供養。我們師徒之間結的不是浮萍緣,而是『法髓緣』——深入骨髓的法緣。」
  慈濟人常發願:「生生世世追隨師父」、「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上人表示,這是師徒間的約定,法入心,才能具有功能健全的慧命法脈。「要達成這個約定,不只這輩子要認真聽法、認真付出,跟師父結下深緣;來生來世還要帶著這分願力,將法落實在生活、在人間,繼續淨化人心的使命。」


「國際級」環保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六月十七日以一篇報導盛讚臺灣是資源回收的「國際典範」。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顯示,臺灣的資源回收成果不僅媲美奧地利、德國及南韓等先進國家,也遠高於美國。
  而非營利組織「星球援助」(Planet Aid)也在去年九月公布數據,臺灣資源回收率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奧地利和德國。報導還指出,臺灣民間自發性的環保行動發揮很大功效,譬如慈濟基金會在全臺設有逾八千六百個環保點,由志工分類處理,成績斐然。
  「臺灣的資源回收做出受到國際肯定的成績,慈濟環保志工二十幾年來的帶動功不可沒!」上人讚歎環保志工「吃自己的飯,做大眾的工作」,付出無所求,是真正的「草根菩提」。
  施炳輝師兄雖然罹患喉癌,仍不畏病痛,插著鼻胃管、坐著輪椅到環保站付出,師兄師姊皆悉心關懷、照顧。上人感動讚歎,環保志工除了疼惜大地,也疼惜彼此如家人。
  上人教大家向人品典範學習,做身外的環保,也要做好身體的環保、心靈的環保。「提起『敬天愛地』的心照顧環境,這是做人的道理;為後輩子孫維護好平安富饒的居住地,也為自己未來生,保存一個健康、平安的地球。身體健康,大地平安,這樣的人生最有福。」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