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非「素」不可

6.18 《農五月‧十四》
【靜思小語】地球降溫,天地平安。
自度後,能度人
「凡夫心起起伏伏,常被無明風影響,迷失了方向。若能緊緊牽繫這分『覺有情』,堅固道心,就能不斷走入人群,與眾生結好緣,生生世世都在菩薩道上精進修行。」
中區慈濟人聯誼會,上人談到,慈濟志工長年累月為社會人群默默付出,是安定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五十年來的慈濟志業,是倚靠許多人的愛心付出而成就。「要感恩眾生,以感恩心面對每一個人。」
在「好人多、好事多」的慈濟世界中,不乏改過向善的更生人——過去因一念迷失而犯罪入獄,因接觸慈濟、受用佛法而真誠悔悟,痛改前非,出獄後培訓、受證為慈誠,到監獄輔導受刑人。上人肯定:「他們過去懵懂無明,屢次進出監獄;現在則是明明覺覺,以使命感走進監獄去度人,拉拔還在懵懂無明中的人,引導走上愛與善的方向。」
節欲念,救地球
這次行腳到臺北,氣象博士彭啟明提出數據,表示暖化的速度比預期還快,氣候災難會更加嚴重。午後來到彰化靜思堂,上人呼籲大家環保行動刻不容緩,要為環保而茹素。
「動物皆有靈性,也有求生本能,被宰殺時也會恐懼、怨恨。人類為了牟利與口欲,以不人道的方式大量飼養、大量宰殺,與眾生結惡緣。自造業力,將自受果報。」上人教大家明白因緣果報的道理,減少怨與恨的惡業力,增加愛與善的福氣,才能平撫災難。
「要救地球,非素不可。」上人說,肉食需求降低,動物飼養減少,可節省資源消耗,減少排泄污染,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改善、調和氣候;更重要的是減輕殺業,讓萬物依循自然生滅。
「慈悲心看不到,要用疼惜眾生的實際行動表達出來。愛人、愛大地、愛一切眾生,讓地球降溫,天地間才能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