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 珍惜臺灣之愛

6.15 《農五月‧十一》
【靜思小語】心中有愛,就沒有做不成的好事。
守護人心
四月厄瓜多發生大地震,慈濟人運用「以工代賑」,帶動五個城鎮的居民清掃街道、恢復市容。居民士氣高昂,在恢復整潔的馬路上以白漆書寫「卡諾亞重生,感恩慈濟」字樣,受當地媒體大幅報導。
臺中市長林佳龍來訪,上人分享慈濟人守護臺灣,更走入國際,讓全球人了解臺灣的愛與善。「慈濟國際賑災堅持直接、重點,親手布施;不只救助急難,更帶動受災居民提振身心力量,自助助人,讓災區早日復甦。」
印尼亞齊長年內戰動亂,二○○四年底印度洋海嘯後,慈濟在重災區建設大愛村,堅持無論政府軍或反抗軍,只要受災無家可歸,都能入住。反抗軍入住後,放下槍桿、拿起鋤頭,安心耕作,還承擔起保護大愛村安全的責任。
十多年來,亞齊大愛村居民安居樂業、消弭對立,有人在屋裏寫下「來自臺灣的愛」,表達真誠感恩。上人以此說明人與人之間要互愛,莫對立。「用愛膚慰,比用武力鎮壓,更能安定人心。」
全球災難愈來愈頻繁,導致農糧歉收,糧食危機已浮現。上人籲請林市長支持、推廣茹素。「專家指出,全美有九成穀類作物被用於餵養牲畜。減少肉食需求、降低飼養牲畜,能減輕地球環境負擔、舒緩糧食危機。而且素食有益身心健康,又能減緩地球暖化,對人與大地都有益。」
上人表示,希望氣候調和、糧食充足,除了宣導素食,也須帶動大眾落實環保。「期待家家戶戶力行『清淨在源頭』,降低物欲,珍惜物命,提升回收再製率;地球環境更美好,人類就得平安。」
愛善至寶
慈濟為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特殊諮詢委員,經常受邀參與國際會議;近年幾次國際災難中,慈濟在災區施行大規模「以工代賑」,不僅照顧受災民眾身心,也迅速提振城市生機,成果廣受聯合國非政府組織矚目。
與臺中慈濟醫院醫護人員座談,上人分享,二○○九年菲律賓遭遇凱莎娜風災,慈濟首度實施大型「以工代賑」,在大馬尼拉災區帶動出許多本土志工,成為菲律賓慈濟慈善救助的大力量。
四年後,菲國又發生海燕風災,慈濟人在重災區萊特省帶動以工代賑,有效率地將災後殘破的街道清掃乾淨,並提供代賑金讓居民安心購買日常必需品、做生意,迅速恢復災區的商機與生機,也安撫居民災後受創的心。
今年厄瓜多強震後,許多參與以工代賑的居民認為,慈濟人不遠千里前來幫忙,大家唯有認真工作回報。當地官員表示,此地民風強悍,但慈濟人到來後,市民卻願意排隊而不爭先恐後,並且捐出零錢行善,與過去大不相同。
「臺灣無以為寶,以善、以愛為寶。」上人表示,全球慈濟人在世界各地發揮大愛能量,受助者不分國籍、種族與宗教,皆感恩臺灣。
「人生,莫以追逐名利為目標。社會不平安,即使財富再多、地位再高,也將一夕成空。人人合和互協,心中有愛,願意無私付出,世界上就沒有做不成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