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6期
2016-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臺東尼伯特風災後
  大地保母
  聞法札記
  靜思精舍生活禪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老人沒問題
  人物誌
  阿板薰法香
  天涯共此情‧約旦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
  書摘•一路點燈到佛國——人醫行腳
  健康百寶箱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印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6期
  十三日 自做自得

6.13  《農五月‧初九》

【靜思小語】自做自得,不做不得。

 

教育提升「競爭」力

  曾有教育界人士問:「慈濟把孩子教得這麼乖,出社會要如何與人競爭?」上人回應,孩子乖並不會缺乏競爭力,不同的是,這競爭力是有益社會的「善的競爭」。
  長年投入輔導受刑人的淨耀法師來訪,談及對於現代教育的憂心。上人舉此為例強調,教育是年輕人的希望,也是社會未來的希望,學校教育過度強調自由,可能流於放任;須堅持「傳道」精神。「校風立得正,才能為孩子的心導正向。」
  毒品戕害青少年身心,也引發許多重大傷害案件。欲扭轉社會風氣,不能只憑少數人;上人與法師共勉,發揮弘法力量,救拔懵懂無明的人心。
  上人談到各地慈濟人定期到監獄關懷受刑人,也持續接引更生人,鍥而不捨的輔導下,多位更生人徹底戒毒,投入慈濟志工,並回到監獄說法,鼓勵「同學」們改過自新。「雖然完全戒毒而翻轉人生的人,與仍受毒品殘害的人數相比,實在很少;但只要投入去做,就有希望!」

 

踏實走出美善史
  
  桃園楊忠義師兄罹癌後,仍把握機會殷勤付出,且積極傳承。近期病勢加重,五月底法親在月眉環保站為他舉辦「生前告別式」,眾人圍繞他齊唱「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師兄雖病體虛弱,仍雙手合十歡喜接受祝福;今天凌晨安詳往生。
  與桃園慈濟人座談,上人以此教眾,把握此生、把握當下,照顧好心中的菩提種子,才能「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明天先到或無常先到,無人能預知。今天所做,是明天的歷史,要把握當下付出,累積慧命道糧,生生世世帶著這顆菩提種子,續行菩提道。」
  每天有八萬六千四百秒,上人叮嚀,莫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空過。「要分秒用心,隨著時間累積福慧道業,才能乘願來去,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
  學佛要在人間,成佛也在人間。上人勉眾,既發願,就要力行。「不做不得,自做自得。」
  聽聞桃園慈濟人走入貧困家庭,長時間用愛引導與陪伴青少年,讓孩子懂事理,助學直到大學畢業。上人肯定,走過的足跡,都是精彩的人間歷史。
  「師父輕輕說,弟子就重重聽入心,並且身體力行;長年累月的付出,無形中為社會減少了問題家庭,挽救了許多青少年,真是功德無量!」
  與昭慧法師談及教育,上人指出,要營造理想校風,必須有志同道合的團隊,朝願景共同努力。若一味強調與產業結合,趨向商業經營教育,會讓士、農、工、商失衡,喪失「士」之氣節。
  「期待教育能回歸本質,傳承優良的涵養,培育有志節的人才。各校發展出特色,自然能帶領學生在各領域精進,成為各行各業的卓越人才。」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