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 在地風景
|
颱風過後,百廢待興;臺東市一處建造中的大樓,鷹架與防塵網被強風吹得歪曲破碎。(攝影╱黃筱哲)
|
撰文‧楊舜斌
每逢暑假,西部人往東部觀光
今年夏天,「揪團」的人更多
扛著物資,駕駛機具
穿街走巷,擁抱祝福
不知不覺間
他們成為在地的一道風景
尼伯特強颱帶來的十七級陣風威力究竟有多大?一位駐紮在臺東太平營區,正在協助市區清掃復原的國軍這樣對我說:「當天的雨是下橫的,直直打在臉上,連哨兵都不得不稍微向內撤。」
老住民更能感受到當時的震撼。家位於臺東市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中華路沿線的郭政義,激動地說:「真的是從懂事以來還沒看過!」雖然雨勢沒有很大,但強風像是在深夜中敲鑼打鼓,「只要風聲一停,馬上就是碰、碰、碰,各種撞擊聲。」
郭政義是地方著名的藤編老師傅,屋內兩張長藤椅,一張用了二十年,一張用了五十年,幾乎跟他來到臺東闖蕩的年月相當;門口的招牌已被吹落,只剩空蕩蕩的鋁框在上搖搖晃晃。
年紀大了,他已是半退休狀態,但家中仍擺放著不少製作藤椅的原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懸掛在上的一張小椅子,這正是臺東最著名的民俗活動──炸寒單中不可或缺的椅轎,負責護駕神像和寒單爺。這個依比例縮小的模型,除了自己留作紀念,也是供人臨摹的樣品,因為在臺東幾乎已沒有人會這項傳統手藝。
與郭政義同住的大兒子這幾天特別忙,他的專長是修理鐵門。颱風過後,他的電話幾乎沒停過,因為大家的鐵捲門幾乎都被吹成了「門簾」;即便自己的轎車玻璃被塑膠管砸破進水,也只能開出去替民眾搶修兼風乾了。
郭政義的太太吳月里是在地臺東人,她記憶中只有一九六五年的黛娜颱風可以和尼伯特相比,那時在中華路上還出現龍捲風,把沿街所有房子都摧毀了,她的家也傾倒,一家人搭布棚住了四個多月。不過,她認為這次颱風造成的受災範圍更大,很多百年老樹被連根拔起。
她指著門口斜對面一處被壓毀的圍籬,「那個數百斤重的貨車車棚原本應該在另一側。」當時的風竟然把它直接捲起,飛過一整個路口才落下,幸好不是壓到附近住宅,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
臺東高商宿舍頂樓的曬衣棚,風災後成為操場上的一堆廢鐵;在清掃的同時,還得小心草叢內滿布的玻璃碎片。(攝影╲楊舜斌)
|
人力物力,輸往災區
「從來沒有開車,開到像這次腳軟。」擔任慈濟防災協調總召集人的臺東志工楊廷元表示,颱風夜當晚有兩位志工留守靜思堂,但由於風雨漸大,導致會所硬體毀損,他來來回回跑了幾趟,沒想到清晨四點風勢轉強,就出不了門了,逆風時車子幾乎無法前進,側風幾乎要把車子吹翻,更別說眼前到處是招牌滿天飛的景象。
強颱威逼下,臺東市不只商店招牌受損,許多人家頂樓的屋頂被掀翻,市區各醫院、學校、養護中心、廟宇,甚至是縣政府都成了受災戶。臺東靜思堂也有不少管線受損,旁邊環保站的鐵皮屋頂更是被摧殘殆盡,幾乎全臺東市一百多平方公里的範圍都是災區。
八日下午,尼伯特颱風從臺南出海,翌日清晨,花蓮慈濟志工趕往臺東,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災難發生,不分貧富,慈濟人要趕快送上溫暖,「安心家訪」是災後最重要的工作,要趕緊找出需要協助的人。
根據志工實際走訪,如果民眾家裏有毀損,立即補助一萬元的祝福金,嚴重受損則補貼兩萬,如果家庭貧困且無以為繼,則補助三萬,並且列案追蹤持續關懷。
然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臺東慈濟志工不到三百人,許多人的家也受損嚴重,如何在短時間內走訪這麼多戶人家、及時補助,成了眼前最大的難題。
楊廷元分享,颱風過後第一天,志工人數不足,所以先以各區平時關懷的範圍家訪,大家在風雨中訪視了三百多戶。第二天,全臺具有訪視經驗的志工與社工,包括花蓮慈濟醫院也在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的帶動下,號召人力前往,總計有三百多人陸續抵達,才接著啟動進一步的計畫,將臺東市分成四大區塊,針對受災較重的沿海地區,由外而內進行地毯式的勘災訪視。
安心家訪的隊伍以四到五人為一組,每個人功能都不重覆,有人負責登錄地址,有人負責記錄受災情況,有人致贈祝福金,並搭配一位在地志工擔任嚮導,確保各個隊伍能確實走訪每一戶,以最少的人力達到最大的效果。
從九日至十七日,來自全臺的志工、慈濟基金會社工同仁等齊聚臺東,共動員兩千五百人次,走訪九千餘戶,扣除訪視未遇,實際訪視五千四百餘戶,總計致贈四千六百餘份祝福禮、兩千六百多份祝福金及證嚴上人的慰問信。走訪區域廣達臺東市區、市郊、太麻里、卑南、鹿野、金峰及大武等鄉。
雖然志工偶爾也會面對閉門羹,但更多人對於志工的來訪感到溫暖,有些人甚至將祝福金回捐,讓這筆錢能交給比他更需要的人手上。
每一筆訪視資料都會建檔,慈濟社工員身兼數職,難以負荷如此龐大的資料。所幸有近五十位慈青改變原有的讀書或暑假計畫前來協助,有人負責建檔,有人裝補物資,隨時補位支援。
 |
在臺東靜思堂,安心家訪負責人宋明祥(左一)與團隊規畫路線,依受災輕重緩急畫分區域,在有限的志工人力中,讓需要的鄉親盡快獲得幫助。(攝影╲黃筱哲)
|
就讀東吳大學會計系的華紫妤,今年大四,原本打算利用暑假準備國家考試,看到臺東的災情,除了不捨,也想到災區有和自己同樣在準備考試的人,卻沒辦法專心讀書,下定決心報名,並且和父母溝通後,隔天就搭上火車來幫忙。
中華科大電機工程系許益國,則是趁著實習前的空檔來支援賑災。去年夏天蘇迪勒風災後,他也到烏來協助民眾清除淤泥,熱心的他還是位義消,雖然年紀輕輕,卻有著比同齡更豐富的人生故事。
他說,愈往苦難走,才愈知道自己其實很幸福;也許大家經驗和資歷都還不夠,但每個人都有可以發揮的地方,多少分擔掉一些辛苦。
災後,全臺有多達十二個縣市陸續馳援各項大型機械,包括卡車、山貓、抓斗車、吊車等,還有專業的技術人員。臺鐵七月十日和十一日提供「志工免費專列」,讓前往臺東賑災的民間團體與醫療人員免費搭乘。
臺南市工務局副總工程司危仕修表示,雖然沿著南迴歷經五小時車程才抵達臺東協助救災,但並不覺得辛苦,因為二月臺南地震時,很多人都來幫忙,彼此要互相幫助,一起度過難關。
安心家訪,暢快流汗
彷彿水氣都被颱風帶走般,災後持續豔陽高照,稍微站一會兒,馬上就汗流浹背。在這樣的天氣裏,一列列慈濟志工卻穿梭在街道巷弄中,每拐幾個彎,就會看到同樣服裝的一群人,挨家挨戶地按門鈴拜訪,期盼能將一分祝福,親手送到受災鄉親的手中。
「小姐您好,我們是慈濟的志工,家裏的受災情況還好嗎?」
「我們家屋頂的鐵皮被掀起一角,水像是瀑布一樣從樓梯流下來,連原本儲滿水的水塔都被吹到樓下……」想起強風吹襲、用身體擋門的颱風夜,羅小姐依舊驚恐。
從臺北前來支援的徐水煙和陸毓瑾遞上祝福禮與祝福金,對她說明慈濟志工來訪的因緣,「我們是帶著師父還有全球慈濟人的祝福,來給你壓壓驚的,人平安就好。」
羅小姐的家雖然在巷弄內,但位於轉角第一間,受到側風的影響也最強。旁邊的住戶也難以倖免,有些人家的車棚被屋頂碎片砸破,有些人則是汽車被倒塌的大樹壓壞;窗戶破掉、房間進水,更幾乎是每一戶共同的惡夢,許多家具浸水後不得不棄置在外。回憶起那一晚,每個人都說睡不著。
 |
志工不畏天氣炙熱,提著祝福禮穿梭在臺東大街小巷,膚慰鄉親受傷的心。(攝影╲蕭耀華)
|
眾人沿著巷子繼續家訪,有一戶按了門鈴卻遲遲未應門,只有一條哈士奇狂吠不止,正當大家在討論是否要註記「未遇」,準備前往下一戶時,終於從縫隙中看到一位女士,以極其緩慢的速度走了過來。
等待許久,門終於打開了,原來女主人吳浴珍失明,每一步都異常艱辛。她聽聞是慈濟志工到訪,熱情地邀約入內歇息,此時大家驚訝地發現,高齡八十九歲的先生劉章俊也眼盲,白天孩子外出工作,夫妻倆相扶持,生活也算習慣,甚至能洗菜做飯;書櫃上滿滿的聖經點字書,斑駁的使用痕跡,顯示出他們的虔誠。
「這次損害大概就是陽臺那邊,還有四樓有漏水,還在等工人來幫忙處理,感恩你們,感謝主。」有著堅定信仰的兩人,沒有因宗教不同而與志工有隔閡,原來他們早年在知本,替人按摩獨自拉拔六個孩子時,慈濟志工就定期關懷幫助,緣分早已結下。聽到許多人還是從臺北特地過來幫忙,更是直呼感謝。
志工致上祝福金,也依序和他們介紹祝福袋內的物資。「這個你摸摸看,這是餅乾,拆了就能吃;這個是八寶粥,拉起罐蓋要小心別刮傷。」師姊們親切地引導吳浴珍用手辨別物品的樣貌和使用方式。
他們雖然看不見,但彷彿能看穿志工們單純的心,即便身體殘疾,卻仍樂觀地度過每一天。離開時,大家圍著兩人一起合唱祝福歌,爺爺也替志工們祈福,「願神與你們同在」,彼此祝禱,期盼未來不再有這樣的天災。
 |
家訪時,聽聞阿公長年因病痛所苦,志工們除了細心開導,也為阿公唱歌祝福。(攝影╲蕭耀華) |
 |
災後兩週,志工幾乎每天分組同步家訪;劉章俊阿公(右一)開心地與師姊們話家常,還分享了從軍時的艱辛歲月。(攝影╲蕭耀華)
|
跨校支援,重建校園
除了啟動安心家訪,慈濟志工同時也前往臺東高商、臺東體中、臺東女中、公東高工、寶桑國小等受創較重的學校,與師生們一同清掃校園,並進一步評估後續修繕事宜。
根據教育部校安中心指出,尼伯特颱風共造成臺東縣五十八間學校受損,災損超過一億五千萬元,又以國立臺東大學附屬體育高中、國立臺東專科學校、國立臺東高商三校最為嚴重。
臺東高商劉玲慧校長回憶,颱風當天她留守校園,風雨強到像是在地震,整個宿舍都在搖動,每面窗戶的玻璃都被風雨打破,而宿舍外充斥著撞擊的聲響,最後她只能躲在樓梯間,因為那是唯一不會被飛濺物打到的地方。
「清晨六點,我跑出來視察,看到整個東商的景象,心裏真的在淌血。」劉校長談起這件事仍眼眶泛紅,覺得這幾天像是過了一個世紀。對照原本美麗的校園,災後像是被炸彈炸過,無數的大樹被攔腰折斷,宿舍的曬衣棚只剩一根L型的鋼柱搖搖晃晃地懸掛著,操場上滿是鐵皮與玻璃碎屑。
「那堆鐵條能秤重拿去賣嗎?」「那堆木頭有用嗎?能不能做成吊飾?」在回答我的問題同時,她一邊和總務主任商量,希望讓廢棄物能發揮一些價值,「要棄置很容易,但還是要惜物。」
七月十一日是學校訂定的暑期返校打掃日,預估一小時,但因為學校遭逢重創,老師們也臨時發出通知,鼓勵大家返校援助;沒想到陸陸續續來了近兩百多人,連畢業學生也自動穿著校服參加清掃。
 |
臺東高商師生與國軍弟兄歷經數天努力,總算將堆積如山的大型廢棄物清運完成;雖然重建之路漫長,但師生們樂觀看待,相信學校能回復原本美麗模樣。(攝影╲楊舜斌)
|
今年十九歲的江佳祐,畢業前是班聯會主席,收到活動通知後就趕緊轉發給其他同學,邀約幫忙。他說在此求學三年,沒想過學校會變成眼前的慘況;無論是搬運粗重的鐵條還是清掃玻璃,他都很願意去做,只希望能盡一分心力,趕緊讓學校恢復原本模樣。
這次打掃的重點區域之一就是操場,因為地面滿布玻璃碎片。林正昆總務主任說,如果不趁著現在清理,等到幾天後草長了就更難發現,不只學生活動危險,工人除草時更可能造成嚴重傷害。因此活動一早開始,近三十位學生就排成一列縱隊,戴著手套,提著水桶,彎腰一步一步走,仔細撿拾碎玻璃,直到中午總算告一個段落。為了確保安全,往後幾天老師們還得辛苦地再次地毯式搜索幾趟。
楊昀瑄與羅資晴是同班同學,即將升上二年級。楊昀瑄表示,他們家淹水很嚴重,鄰居的招牌和水塔砸到她家,車子也毀了,全家人都很鬱悶。颱風登陸時,羅資晴不在臺東,但由於平常住宿,行李留在宿舍內,早上她利用空檔探看,宿舍都是泥土和積水,很多生活用品都報銷了。
他們蹲在地上將近一整天,從草叢中努力翻找玻璃碎片,雖然直說累,但還是希望學校趕緊恢復,八月的暑期輔導能順利舉行。
臺東高商的學生連續兩日清理校園,第二天更前往臺東體中、臺東女中等學校做志工,支援打掃。在臺東女中,透過社群網絡的串連,各地愛心團體、法鼓山、國軍,甚至是藝人都來響應,近千人報名。人多力量大,大家趁著暑假期間,一校接著一校整理,期盼讓學校如期開學,學生在乾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
人幫人、鄰幫鄰、校幫校,善的循環一如漣漪。「菩薩所緣,緣苦眾生」,在苦難的地方,就會有菩薩湧現,映現最真誠的人性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