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96期
2016-07-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特別報導 臺東尼伯特風災後
  大地保母
  聞法札記
  靜思精舍生活禪
  慈善臺灣
  一句話的力量
  老人沒問題
  人物誌
  阿板薰法香
  天涯共此情‧約旦
  草根菩提‧馬來西亞
  書摘•一路點燈到佛國——人醫行腳
  健康百寶箱
  生命的禮物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真情印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96期
  家乾淨了 期待孩子歸巢
撰文.吳珍香  攝影.林家如

他年過半百,
久病纏身,不良於行,
難以自理生活,
環境髒亂甚至無路可走;
埋首清理的志工,
深刻體會到
他「因病而貧」的辛苦,
也希望空間寬敞了,
親情之愛能再度回來。

 

 

楊先生,我們來看您了,今天要幫您打掃住家環境。」五十一歲的楊先生,看到慈濟志工走上五樓住家門口,咿咿啞啞地感動地哭了;用柺杖撐起身軀,含著眼淚望著志工們,欲言又止,想表達心中滿滿的感恩。

六月十二日、端午節連續假期結束前,三十四位志工來到新北市汐止汐萬路二段,為慈濟長期濟助的楊先生清理居家環境。他們將雜物與垃圾從五樓接龍傳遞至一樓回收及清運,氣候燠熱,大家揮汗如雨穿梭於樓層間,或在一樓窄小的巷弄空間,將物品分類、裝袋、搬運。

楊先生不時比手畫腳,表示要檢視回收物和丟棄的物品,志工們一時無法意會,長期關懷他的訪視志工廖秀珠、簡淑錦,於是與他筆談溝通。

她們在日曆紙上寫著:「女兒、兒子的房間要不要清理?」「過期的食物要清理,不能吃了。」「壞掉的電鍋、收錄音機要丟嗎……」「該丟就要丟,你不要難過,不要哭,清理後家會變乾淨,孩子知道家潔淨了,會回家與你團聚。」「你的心要放寬,脾氣要改一改,溫柔了,孩子就會回來。」「要戒菸啦!」……

楊先生也以顫抖的左手在日曆紙上寫道,「慈濟書籍、繪本要留下。」「女兒的床要換。那張床是女兒最喜歡的床,兒子的床也要換,自己的也要換。」「跟兒子沒話講,沒互動,很難過。」「常看大愛臺、上人開示、新聞,看到志工為照顧戶粉刷油漆……」

 

慈濟關懷十一年

廖秀珠說,慈濟從二○○五年開始關懷楊先生,至今十一年了;十年前,他與妻子離異,期間又中風三次,傷到語言神經,因此講話不清楚,用寫字的方式表達。二○一五年,他心臟開刀住院,腳趾頭又不明原因受傷,導致蜂窩性組織炎,移植大腿皮補皮。或許是多病纏身,他的性情變得易怒、與人互動不良,兒女也外出生活。

楊先生看到常來關懷的志工江必義,激動地流淚,並寫字在紙上,向江必義表示他瘦了十公斤。江必義趨前,環抱輕拍楊先生雙肩,鼓勵他堅強加油,努力過生活,志工會把住家的裏裏外外清掃乾淨。

江必義說,楊先生去年兩度手術,又不良於行,所以心裏感覺很苦;志工們不時來陪伴,也安慰及勸導,希望紓解他心中的鬱結。

當天志工清理出來的回收物和垃圾約有四車,資源分類後馬上載運去賣,所得連同收據,直接送回來給楊先生。

這群清理大隊中,年紀最小的是國中一年級謝雅婷,和爸爸一起來當志工;她說,剛踏進屋內,先是聞到異味,接著整理堆積的寶特瓶時,看到小蟲不停蠕動,很害怕;「還好有師姑、師伯陪伴幫忙,才能完成清理的任務。希望經過我們的打掃,他往後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

聽了女兒分享的打掃心得,志工謝重光說:「助人為快樂之本。端午節連假,就帶她來『見苦知福』。」

志工蘇福源平常因為工作業務的關係,接觸的都是豪宅、庭院,一塵不染、潔淨明亮;當天參與清掃,猶如一堂震撼教育:撲鼻而來的黴味和塵垢、堆積如山的雜物垃圾,讓人感受到貧富差距如天壤之別,更唏噓於楊先生平日如何居住在這樣的環境。

蘇福源的妻子林怡君說,能感受到楊先生因病而貧的辛苦;清理過程中,她也提醒自己要時時打掃心田,「能照顧好『心』,就能把環境打理乾淨。」

十一年的長期關懷,慈濟除了補助生活,志工也與楊先生建立起互動交心的情感。居家環境清掃後,楊先生環視四周,家潔淨了,空間寬暢了,開懷地綻放笑容,並在日曆紙上書寫道:「上人的弟子都是最好的,上人講的話都是最棒。非常感恩師兄師姊。」

志工們也合唱「一家人」,祝福楊先生用愛化解開心結,早日與兒女團聚。

 

謝重光、謝雅婷父女以接力方式將回收物與垃圾傳遞搬運到一樓。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