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匯流成江如河 入海慈航普度苦難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一九年三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日
(林錦濤)
啟發人人愛心,點點滴滴串流成江河,
源源不斷匯入大海,化為慈航濟助苦難眾生。
今年三月,伊代熱帶氣旋侵襲非洲東部,馬拉威、辛巴威與莫三比克三國受災,簡陋的房屋禁不起強風洪水,長期處於飢餓邊緣的貧民,災後更是生活在危機之中。
南非慈濟人跨國兩千多公里去馬拉威救災,僅是搭車就花了三天兩夜;人間菩薩不惜辛苦,與部落酋長帶動民眾建房,安置受災老弱婦孺。
住在辛巴威首都的朱金財居士,要救濟遠在四百多公里外的受災居民,老舊的車輛除了慈濟志工乘坐,還疊滿麵包與淨水藥劑;路況難行,有時甚至無路可走,路斷了、天黑了,就下車露宿,看著星空過夜。
這群志工的愛很充分、很樂觀,沒有絲毫的情緒,也沒人說:「回去吧。」而是刻苦耐勞,堅定心志向前走,只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在莫三比克也是不容易,首都距離重災區貝拉一千多公里,災後一度飛機停駛,只有軍機能載送救災人員進入;慈濟志工傅迪諾隨機前往,才能斷斷續續把災情傳出,讓慈濟人了解。
家園被摧毀,人們站在瓦礫堆中,無語問蒼天;數萬人聚居在收容所,衛生環境不佳,領取救濟品度日。迪諾看到有四十四人得到一杯豆子,以這杯豆煮成一鍋豆湯,一天就吃這一餐來維持生命。災後不只缺糧,缺乏淨水與醫藥,公共衛生問題浮現,逐漸傳出霍亂疫情。
不捨受災的人嗷嗷待哺,也擔心救災的人是否安全;感恩前線菩薩們承擔責任,使命必達,也感恩好幾個單位合作,將志工們在慈濟會所打包好的生活包,歷經一千多公里運入災區。
這波國際災難,救災有重重艱難,物資以何種路線和方式運輸到災區?當地是否有倉儲?志工如何順利進去又平安回來?同時間在不同國家有志工一起來設法,找尋管道;也感恩大家的發心,五十二個國家地區響應慈濟救災,「滴水成河,粒米成籮」,輕輕的一個念頭,付出一點點力量,對苦難人絕對有幫助。
在土耳其,滿納海國際學校學生紛紛捐出零用錢救災;敘利亞籍的師長和孩子們分享,這幾個非洲國家居民貧窮,又加上大災難,無家可歸之苦,就和逃避戰亂、流落在異國的他們一樣,也最能感同身受這分無奈與無助。
這群敘利亞難民孩童,平常節省零用錢,只要知道慈濟救災行動,就會響應,這幾年來幾乎沒有缺席,哪裏有災難,那裏就一定有他們的一分心,這分同理心很有價值。即使他們逃難到異鄉,居處簡陋黑暗,但這分愛心明亮開朗;人生有愛,就有亮度,一分愛就是一分光,遍地心光,能照破千年黑暗。
慈濟關懷海地已有十餘年,濟貧發放、震災後急難救助、援建學校,也帶動出本土志工;這次聽聞非洲的災難,他們踴躍捐款,折合約兩千多元新臺幣,這一分一毫幾乎是他們口袋中的唯一,很動人也很不簡單。
為了呼籲大眾了解東非苦難人需要幫助,北區慈濟志工與臺北慈濟醫院合辦音樂會,李仁甫、高原兩位年輕人在聽了靜思晨語呼籲後,馬上做了新曲〈讓愛串流〉,現場演唱,全場人們也跟著唱和。
受苦受難的人們暗無天日,如何讓希望的曙光照進去?伸出雙手,讓愛串流,「點滴匯流成江如河」,才有辦法「入海慈航普度苦難」。這不只是一時的活動,而是長長久久的行動,要啟發人人的愛,源源不絕,川流不息,為黑暗大地的苦難人點亮一盞燈。請大家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