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交流道】
莫忘那一年
最近,證嚴上人一再提起「莫忘那一年」,不論是九二一大地震對臺灣的重創,或是莫拉克風災對南臺灣的影響,在在提醒我們對於無常的省思。
這兩大災難分別將屆二十年、十年,而這期間,臺灣也尚稱平安;但危脆的世間,難敵無常的瞬變,我們要時時居安思危,敬天愛地、心懷戒慎。
回憶那一年的災情,是眾人的協力,讓殘破家園迅速恢復,讓我們見證點滴善業匯聚的影響力,是一股安定社會的力量;迄至於今,啟發人人善念、人間菩薩招生,亦為刻不容緩之事。親幫親、鄰幫鄰,即便非親非故,也發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舟共濟、慈悲等觀的救度之舉。這念心需要再被啟發、再被力行。
除了莫忘積善造福,也莫忘發心行菩薩道的初念。心念剎那間的變異,快速地讓我們常未察覺。每一個人進入慈濟的因緣都不同,但相信都有那一分對眾生的悲念不捨、那一分願意改往修來的願。然年歲漸增、時日消長,是否仍堅持初心而不變?
或遇挫折,萌生退意;或遇善友,鞭策同行。在進進退退之間,彷彿是每一世輪迴的再現,如果沒有把握初心,勢必隨業輪轉,道業難成。所以莫忘那一年,除了警惕無常在身邊,亦是提醒我們守好這一念。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願攜手闊步於菩薩道,相互提攜更共勉。
臺北 汪育如
用我的名字代表自己
慈濟師兄、師姊來監獄工廠辦讀書會,初次的相遇,我們不敢與之親近,是對彼此不熟悉所產生的不信任所致;畢竟我們之中,有些人犯下的罪行令人髮指。
只是我們沒有想到,上人對我們這群微不足道的犯罪者心懷掛念,為了引導我們走上正途,就派了慈濟人不畏風雨地前來。
師兄、師姊的無盡關懷,打破了我們的防備,更教導我們如何欣賞及品味人生,比如一堂茶道課,讓我們明白品茗與人生的道理。我在枯燥的囚城生活中領悟「善解」,也認同要成為「好人」並非難事。
每位收容人進到監所時都有一組代號,這號碼稱為「刑號」,在這裏就等於是我們的名字。期望未來不再讓「刑號」成為我們的身分識別,而是由我們自己的名字代表自己的身分。
澎湖監獄 阿國
找回初發心
拖著大行李,去年我獨自從馬來西亞搭飛機到中國大陸長春,準備展開一個月的教學之旅。行前,在確定住宿與教學地點後,就與長春的慈濟家人聯絡上;停留期間,每個週末都是在慈濟活動中度過。
慈濟在長春的發展當時已邁入第六年,志工人數不多,辦活動難免人手不足,即使如此,還是將一場場有素質的慈善環保以及人文分享帶給會眾。
長春慈濟志工杜伯陽夫婦的一席話,讓我印象深刻。我詢問師姊,為何時時刻刻臉上都是掛著讓人歡喜的笑容,而且完全沒有疲憊感。她說:「我一心想把上人的理念化為行動,我感恩有一群師兄、師姊陪伴,共同成就好人好事,所以時時法喜充滿,哪有時間去皺眉頭呢?感恩都來不及了呀!」
聽了這番話,我慚愧地低下頭。這些年,我總是會為了活動太多、透不過氣,而心生煩惱,所有不好的情緒完全表露在臉上,忘了慈濟面霜,更忘了自己的初發心。
返回大馬前,我參與長春志工到大安的訪視與發放,對象都是家境貧困、由老師提報給慈濟助學的初中生。其中的一個訪視個案讓我留下深刻印象,這個孩子成績名列前茅,父親意外往生,母親因脊椎彎曲,動作相當緩慢,無法獲得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為了節省房租,瘦小的母子就住在相對便宜的頂樓。
我們好不容易從底樓爬到頂樓,已經上氣不接下氣。母親一見到我們就掉淚了,然後說了一句話:「很久都沒有人來看我們了。」在這寒冷的天候,聽了這句話讓我倍感心酸。
他們母子居住的地方非常整潔,孩子讀過的書本整齊排列,一塵不染。頂樓沒有暖氣,他們也沒有溫暖的電床墊。這裏晝夜溫差很大,我到長春的第一天就嚴重感冒了,那種氣候不是多穿幾件衣服或蓋厚一點的棉被就可以解決的,幾乎是需要供暖和使用電熱墊才能安眠。
談話時,母親一直捉著我們的手,我感覺既親切又心疼。上人常說「膚慰」蒼生,我想,應該就是這種握著對方的手,給予對方力量與溫暖的感覺吧!
隔天進行獎助學金發放,長春慈濟志工知道我是雪隆慈濟教師聯誼會志工,便邀約我帶動靜思語教學;看著學生們在活動中玩得不亦樂乎,以及給予的回饋,心中除了感動還有感恩。
這一趟的長春之行,讓我有機會見苦知福,透過付出,重新找尋、認清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提醒了我要把初發心找回來。期待還有機會再到長春,與慈濟家人一起落實上人的理念、慈濟的精神。
馬來西亞 張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