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工地當志工 幸福的抉擇
口述‧林鳳嬌
撰文‧吳珍香(汐止人文真善美志工)
|
林鳳嬌(右二)與志工到希望工程工地當志工、做香積,每次大約都是四至五天,大家輪流做,直到工程完成。(相片翻拍/徐啟衡)
|
人生什麼叫做幸福?是子孫滿堂還是自己能夠付出?
如果是我,我會選擇身體健康,盡力做志工事,
這樣我就很滿足、很幸福,此生才算是值得。
認識慈濟,是在一九九一年中國大陸華東水災時,慈濟師姊邀約做鳳梨酥義賣救災,我就去幫忙,之後也常受邀參加活動。
我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只要有人找我,我就去;後來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臺北松山東星大樓倒塌,我跟著師姊去幫忙,送便當、煮熱食給救災人員。
在東星大樓協助時,有一家電視臺記者來問我,慈濟怎樣?我那時候真的很笨,我說:「我即使跟你講太多,你也不會播!」所以我就沒有跟他多講。
後來想一想,我應該跟他講的。雖然當時我才剛進來,但是我都有在做呀!也知道慈濟在做什麼!
|
九二一重建需要龐大的經費,志工勇敢走上街頭募款,也讓人人有付出的機會。(相片翻拍/徐啟衡)
|
|
投入志工二十餘年,林鳳嬌詮釋「幸福」就是能夠竭盡心力去助人。(攝影/吳珍香)
|
只要肯承擔
不會學到會
結束北部的救災後,北區志工南下協建組合屋。做香積的廖秀珠師姊,邀約我一起去重災區南投,煮飯給工作人員和志工吃;去了之後,她們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我只怕工作如果沒有人做,那該怎麼辦?
資深師姊都非常客氣,不好意思做主廚,推來推去沒有人承擔,賴麗霜師姊就推我:「不然你去做主廚!」沒見過世面,不自量力又不會做的我,竟然說:「好啊!」結果大鍋鏟才拿起來,攪不到三次,就炒不下去了,最後還是勞動資深的師姊來解圍承擔。
現在的我,那麼愛煮、那麼愛做小點心等等,都是那時候做慈濟學來的,也應驗慈濟志工常朗朗上口的:「只要你願意,來慈濟會讓你不會學到會,還免學費。」真的是如此!
每次到南投承擔勤務、做香積,差不多清晨四點上遊覽車,一梯次大約都是四至五天;南投鄉親知道我們從臺北來當志工,都很感恩,常常拿他們自己種的菜,送過來給我們煮,有的還會幫忙洗菜、切菜、洗碗等。
我本身比較安靜,不善言詞,只能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去感受當地鄉親與我們互動的一切。那時我們自己帶睡袋睡地板,每天要盥洗時,房子沒有倒的鄉親,都會邀我們去他們家梳洗;有些地方因為自來水管受損,他們還去提水來給我們用。
|
在九二一希望工程現場,每位香積組志工都比別人起得早,洗米、切菜、炒菜,為重建校園盡心力。(相片提供/廖陳鋒)
|
壯膽走過去
司機要捐款
沒有去南投的時候,我就在臺北跟著師姊在大街小巷做募款活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志工雙手捧著九二一捐款箱,向來來往往的行人勸募;很多民眾勇於投錢到捐款箱,有的遠遠地看到我們,還叫我們過去,表示他們要捐款。
有一次,開著大卡車的司機,招手叫我們過去;我一眼看過去是滿臉橫肉的那種,很兇,我很害怕,但想著募款是為受災的居民,心一壯膽,就走過去;卡車司機向我說「我要捐錢」,當下不再害怕,也很感動他的愛心。
在臺北街頭募款,我們分了多條路線進行,其中有一組師姊勇往直前,只要有路,就一直往前走,逢人就募款;走進街道巷弄,左彎右拐,當停下來察看所在位置時,竟不知身在何處,迷路了!幸經求助警察,才把她們帶回原集合處。
我跟兩個兒子說,只要出門看到慈濟志工捧著捐款箱,就要上前投錢。那時大兒子在當兵,每逢放假回家或回部隊時,都會出入車站,我交代他,在車站有一整排捧著捐款箱的志工,你每個都要投,大兒子欣然應允而且照做。
其實,當年我做慈濟,也是兩個兒子的鼓勵。我與先生生活相處只有十六年,先生敵不過病魔往生,兒子們很擔心我日後的生活沒重心、孤單。二十多年前,我有一次帶著兒子到私人的宮廟做祭改,回來後,兒子跟我說:「媽媽,您以後不要去宮裏了,您到慈濟,我還比較放心。」
之後,我就大膽承擔做志工;兒子笑著跟我說:「現在回家都看不到媽媽!都要用電話聯繫預約。」兩個兒子如今四、五十歲了,也在慈濟做快樂志工,很欣慰他們承擔慈濟兒童親子班的庶務工作。
人生什麼叫做幸福?是子孫滿堂地孝順您?還是陪伴您、在您身邊,才叫幸福?還是我自己身體健康能夠做,才叫做幸福?若是要我選擇,我會選擇身體健康,能夠做多少就做多少,盡力去做,這樣子,我就很滿足、很幸福,此生才算是值得。
|
珍惜彼此的法親緣,今年春節過後,九二一希望工程香積組成員來了三十三位,將劉麗照(前排右二)的家擠得水洩不通,話當年、敘情誼。(攝影/鄧建中)
|
●歐巴桑團結力量大
撰文‧林佩臻、吳珍香
香積組的媽媽們幾乎隨傳隨到,收到需要南下支援九二一希望工程的勤務訊息,
馬上排除萬難組團,翌日清晨隨即出發,每個人都想為臺灣社會未來的主人翁盡心力。
歐巴桑團結起來的力量有多大?慈濟援建九二一希望工程,需要大量人力,各區志工組團支援中部,團隊中需要各種功能,包括香積組,煮食三餐,外加點心,給數百人甚至千人果腹。
當年汐止區已受證成為慈濟委員的志工,不到五十位,而且大部分都是家庭主婦,志工劉麗照、賴麗霜、周靜芬、曹月美、張麗萍、李素梅等人,只要接到勤務,馬上透過電話聯繫及口耳相傳給更多的媽媽們知道。
歐巴桑們幾乎隨傳隨到,前一天晚上收到訊息,馬上排除萬難,組成香積組,一梯次約十人,翌日凌晨隨即出發,每個人都想為臺灣社會未來的主人翁盡心力。
汐止區志工口中的「麗照媽」,幾十年來總是以媽媽的愛,細心照顧每位志工;年過八旬,她三進三出加護病房,氧氣管不離身,但為了凝聚二十年前那分愛,在今年春節過後於家中舉辦「九二一希望工程香積組茶會」。
香積組成員來了三十三位,互訴舊情誼,這些媽媽們,當年個個展現了無窮的韌力。外表酷酷的賴麗霜,內心柔軟又熱情無比,自稱:「雞婆性,閒不住。」以前同事則稱她「雀鳥仔」,表示她像小鳥一樣,總是熱誠為大家奔走服務,還不斷介紹、分享好事。
在希望工程援建那段時間,賴麗霜經常一去就是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月都駐紮在當地。擔任採買的她,從不識路到熟門熟路,騎著機車到市場採購食物,她淡淡表示:「騎了就知道路了!」
在工地,每位香積組志工都比別人起得早,起床後洗米的洗米、切菜的切菜、炒菜的炒菜。志工邱秀絨回憶:「當時我六十四歲,只會煮一般小家庭三、四個人的飯菜而已;不知哪裏來的勇氣,敢承擔一次南下八天的香積,還是煮大鍋菜給常駐在南投的志工和工作人員吃。現在回憶起來,很佩服自己的憨膽。」
邱秀絨不停地笑說:「當年煮出來的飯菜,志工和工作人員都吃光光,我以為是自己煮的太美味、太好吃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煮的量不夠吃!」
「看到紙板就想躺下休息。」志工張麗萍說,白天的活動場地,晚上成為志工休息區,鋪個紙板就變成睡墊,往往累到一躺下就睡著了,時有蚊子來湊熱鬧,張麗萍笑說:「蚊子叮牠的,我睡我的。」想到隔天一大早有那麼多人要吃飯,得早點睡、早點起來。
在災區做志工,也看到災後的居民過得很辛苦,身體的疲累早被不捨所取代,一心只想多出一點力,及早完成各項工程,讓居民得以棲身,讓孩子回到學校上學讀書。那一年,所有志工都一樣,只希望自己能再多做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