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2期
2019-07-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親師生‧坦白話
  助人線上
  莫忘九二一
  志工人物誌
  阿板薰法香
  聞思修
  特別報導‧馳援東非伊代風災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的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2期
  二十八日 福慧雙修

5.28《農四月‧二十四》

【靜思小語】有智慧的人,懂得造福人間,來生還會有福報接觸佛法,繼續修福、修慧。

慈緣安心,悲願治病

在早課之後的「晨語」時間,不斷有軍機飛掠上空的聲音,晨語開示屢屢被打斷,甚感無奈。上人在早會時說,身在人間,對於環境的種種變動都要「堪忍」,除了忍耐也要適應,適應空間才能為人間付出,隨著時間成就志業。

上人談到慈濟在東非的援助行動,從三月伊代風災發生後,持續迄今已有兩個多月,共有八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投入;除了慈善發放,還有醫療義診,醫療志業體與人醫會的大醫王,歷經一萬多公里,與慈善志業會合,到莫三比克災區為貧苦病患付出,「慈緣安心,悲願治病」。

「慈濟人以真誠之愛進入極苦之地,憑著菩薩與眾生的『慈緣』安他們的心,緊接著懷有『悲願』的大醫王也去拔病苦,面對眾多的病患,唯有盡心盡力,在克難環境中為他們診療。」

上人說,貧苦居民本來就一無所有,風災後損失也不大,只要發予工具,他們可以就地取材重建家園,但是親人被大水沖走,天人永隔,是永遠無法彌補的痛;慈濟人帶去人間溫暖、真誠大愛,安慰他們悲傷無助的心情。也期盼慈濟在莫三比克的因緣具足,志業得以穩健發展,從各方面扶助人們脫貧脫困。

福蔭東非,翻轉人生

參與莫三比克勘災、賑災的志業體主管同仁們,分別就營建、教育、發放、浴佛等項目及活動,分享見聞與感動。基金會總務處詹桂祺主任報告莫三比克學校及大愛屋援建工程現場勘查;慈大許豪仁副教授、楊青穎組長報告到馬普托及貝拉的護理學校與大學拜訪情形。學校及大愛屋援建部分,上人請大家再分析討論,用適合當地的方式來做;此外,本土志工堅志力行菩薩道的精神,亦令人讚歎。

原本在首都馬普托生活,發願到災區貝拉常駐的志工們,被問及要到貝拉做什麼?縫紉班的組員說要帶縫紉機去,用裁縫傳法;大愛農場的志工說要帶鋤頭去,用鋤頭傳法;香積組的志工要帶鍋子去;已受證的委員則說要帶竹筒撲滿去啟發愛心;而安娜瑪莉亞師姊說,她要去傳上人的法,所以她要帶上人法照。

阿梅莉雅師姊發願不接受救助,要當助人的志工。幾天前她在雅瑪郡村落拜訪村民、介紹慈濟,回程路上被超速的四輪機車撞到,手臂受傷打了石膏。蔡岱霖師姊問她要不要休息?但阿梅莉雅不想回家休養。她說,一隻手受傷放假,還有另一隻手可以做事。

「這位志工很會帶動人,很有智慧!我們學佛修行,要福慧雙修,只修福而沒有智慧,很容易造業,會把福氣漏掉;有智慧的人,就懂得用自己的福報造福人間,來生還會有福報接觸佛法,繼續修福、修慧。」

莫三比克的本土志工都不是佛教徒,但是他們了解慈濟而肯定佛教,也很虔誠地學習慈濟行儀,禮敬三寶。上人讚歎本土志工平時用心吸收佛法,並且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中,「堪忍」惡劣的生活環境、身體的病痛,能善解無常境界,增長智慧。

莫三比克本土志工的生活貧苦,接受了慈濟人給予的法,心開意解,輕安自在地去幫助別人,生活過得很歡喜。上人叮嚀大家,懂得行善造福,也不能漏失平時所聽的佛法,不要再像未接觸佛法時,總是懵懵懂懂,不斷地起煩惱、造業力。

「你們平時生活平安、衣食無缺,或許也很愛逛百貨、買奢侈品,親自走到非洲的貧苦村落,看見小小四坪多的簡陋房屋,裏面住了十二個人,就會心生警惕,不要恣意揮霍今生的福。所以我希望人人要親自見苦,才會知道自己是有福人;知福就要懂得惜福,不要再浪費,把平時享受的花費,轉為布施造福的善款。」

上人說:「你們小小一步踏出去,可以福蔭東非,因為你們帶回來的簡報、影片,讓大家看見人間疾苦,啟發人心一點一滴的愛,會合起來,是造福當地的一大力量。」

針對長期的住屋援建,上人教大家好好了解、評估與分析,是要建房或是鄉鎮,要先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與風俗文化,所給的是他們合用的。

譬如要給農夫西裝、晚禮服或高跟鞋,都不是他們合用的、需要的,即使穿了也不自在;如果沒有與當地政府和居民事先做好溝通,也許援建的村落、房舍蓋好了,住慣了草屋的居民也不願意離開故鄉去住水泥建築。舉凡水電、衛生下水道等公共建設,如果當地政府仍無力建置完成,住屋裏的衛浴、廚房等設施,可能也無法發揮功能。這個援建案,需要團隊很用心,悲智雙運去做。

然而慈濟援建學校,建築不能簡陋,要堅固、安全,作為當地有風雨時的避難所;此外,學校建得好,教育做得好,才能讓世代貧苦的居民「翻轉人生」。

雖然有許多實業家慈濟人願意承擔東非伊代風災的住屋與學校重建,上人還是期待讓所有人都有造福的機會。慈濟人跨出這一步,只要大家多用心,把點滴的愛心力量會合起來,可以福蔭當地,也能在非洲撒下粒粒善種子,在苦難大地上開出朵朵清淨美麗的蓮花。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