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6期
2019-1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臺灣
  專題報導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的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6期
  九月十一日 栽培良才

9.11《農八月‧十三》

【靜思小語】不只培育專業,更要培養善念,才能善用所學利益人間。

捨身醫療教育

中秋節即將到來,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上午在花蓮靜思堂展開,來自二十四個國家地區的五百零六位學員,包含工作人員共九百五十六人,在接下來三天半的時間,以「慈悲蘊智慧,人文育科技」主題彼此交流與學習。

與志業體主管及慈濟人談話,上人說,此時總是會想起多位已經往生的醫師,他們在世時,都積極投入慈濟義診,救助貧病。其中,巴拉圭梅沙醫師在花蓮慈院圓滿此生,如其心願做器官捐贈,太太、兒女承其遺志,繼續在巴拉圭投入慈善義診,並跨國參與賑災。

「梅沙醫師在人生最後,專程搭機來臺,就是為了要回到師父身邊。有一天我到靜思堂,在慈濟醫院門口遇到他,他坐著輪椅,笑容滿面地和我說話,隔天就聽說他往生了。太太和兒女來精舍時,談起梅沙醫師說,他會再回到慈濟世界,生生世世跟隨師父,並交代家人一定要參加每年的人醫會年會。」

上人談到已有多位醫師成為慈大的大體老師,他們對生命有正確的認知,用正信看待生死,願意為醫療教育而奉獻。「這也是慈濟醫療教育的人文精神,要長久維持;期待同學們能在這一群大體老師的身上,學會尊重生命、尊重病患,將每一位病患當成自己行醫路上的老師。」

教育結合慈善

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及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黃舜平副教授,前來與上人分享研究成果。劉校長提到,研究發現雷公根有助於治療阿茲海默症;身為眼科醫師的黃副教授分享視神經中風的治療。

「大地就是人間的藥庫;佛陀曾經說,天地萬物無不是藥,只要找出其療效以及運用的方法,就能治病。」上人談到在自己的記憶中,蚶殼草有消炎的功用;珠子草可以緩解眼疾,以前的人若有眼翳病,會煮珠子草,薰其蒸氣;煮魚腥草加冰糖可以治咳疾。許多民間醫藥療法是世代累積的經驗,亦可借重發達的科技分析其成分,研究其藥理。

雷公根又名蚶殼草,是不起眼的小草,卻能發揮大效用,上人遂言萬物皆有其用,只是需要有人去研究、去發現;同理,要培養人才,也要發現每個人的特長,但是無論各人的專長為何,都必須培養善念,才能善用所學,利益天地人間。所以教育要與慈善結合,讓學生在一個良善的大環境學習、成長,自然而然地受到善的影響。

上人感嘆轉述約旦陳秋華師兄所說,許多敘利亞難民孩童患有憂鬱症。「因為他們離開家鄉,逃到其他國家成為難民,生活環境不佳,未來沒有希望,整個環境導致他們常在悲哀憂鬱的情緒當中,聽了覺得很無奈。」

「眾生無明,業力深重,心念惡濁,即使科學家已經找出腦部有一個『慈悲利他』的區塊,若是沒有好的環境可以觸動這個區塊,或是煩惱無明太重,就算起了一念慈悲心,也很快就被掩蓋了。」

「孩子在慈濟學校裏,不論就讀哪一個科系,都要讓他們知道慈濟作為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人道團體,應該如何做慈善。我們要為國際間培養慈善救助的人才,用愛心為苦難人間點燃生機。」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