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36期
2019-11-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慈善臺灣
  專題報導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的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36期
  緬甸 等待稻秧成熟時
撰文‧黃露發(慈濟緬甸聯絡處同仁)

慈濟志工九月十三日關懷勃固省綏金鎮水患災區,也看到農民播下的慈濟稻種長成稻秧,預計一個半月後可以收割。(攝影/黃露發)

獲贈綠豆種、稻種的受災農民,勤奮耕種也開始布施綠豆種子、白米、零錢助人;
有人寄望不久後的收成,有人卻再度遭受水患之苦,載浮載沈……

今年二月,慈濟志工於仰光省、勃固省、克倫邦和孟邦等四地發放稻種,惠及四萬多戶在去年雨季受災的農民。今年八月初,勃固省、克倫邦和孟邦相繼遭到大雨侵襲,河水氾濫成災。

慈濟人得知有稻種發放地區受災,於是前往重災區勃固省良禮彬市(Nyaung Lay Pin)綏金鎮(Shwe Kyin)和瑪道鎮(Ma Tauk)勘災;撤離家園到收容中心的居民已經斷糧,慈濟在八月十二、十三日緊急致贈三千七百七十六戶糧食與濟助金。由於大水月餘未退,九月二十二日再度回訪,看到村民只能用小船來回穿梭於鄉鎮之間。

百戶長烏翁丁(U Ohn Tin)指著眼前遼闊的水面告訴志工,這是已經耕種兩個月的稻種,以往這個時候應該是一片綠油油,如今卻變成一片汪洋。原本水漸漸退下,稻子有望存活,農民們還來不及慶幸歡喜,大雨再次傾盆而下,水愈漲愈高,導致稻秧全毀。

鄉親索繆昂(Zaw Myo Aung)說:「三畝田領到三籮稻種,稻秧只剩下眼前的這一畝了,如果水退了,一個月半後就可以收割,但現在不知道稻秧能不能存活……」

一邊還債,一邊行善

每年七到九月是緬甸雨季,總會暴雨成患,二○一八年七、八月份災情嚴重;慈濟在十一月先致贈一萬兩千戶綠豆種子,讓農民播下,二○一九年二月收成,即能先供應生活所需;緊接著二○一九年二月下旬,針對四個省、四萬七千多戶發放稻種,受惠農田達八萬公頃。

這麼大區域、這麼多戶數的發放,慈濟首次採用「雲端發放系統」,事前將發放名單建檔;發放時,志工掃描農民手中所持的發放祝福卡,十秒即完成報到,發放儀式後,農民再依照自己合適的時間,就近去農業部倉庫提領稻種。

農民不用把沈重的稻種設法扛回家,還有時間跟慈濟人互動,感受到熱情的關懷。慈濟人則是使命必達,甘願歷經兩到四小時車程深入鄉間,有時大車進不了,就換中巴,中巴進不了就換小巴、拖拉機,再不行就換摩托車……

飽受種種考驗,志工只有一個心念── 鼓舞農民度過難關,翻轉以債養債的務農宿命。

眾多緬甸農民因為生活困苦,每一季的耕種都需向政府或者財主借貸來購買稻種;更為困難的農民就要依賴和鄰居交換或借稻種耕種,一代接一代地貸款耕地。每年的收成不定,即使賣了稻種還是無法償還債務,若遇天災,甚至得借米糊口,或者犧牲孩子的就學機會,讓他們打工養家。

稻種發放三個月後,二○一九年五月三十一日,仰光慈濟志工前往卡仰鎮(Kayan)蓮花池村(Kyar Kan village),沿著田埂開出來的小路,準備拜訪農民烏佐昂(U Kyaw Aung);但因前一天下雨,小路泥濘,車子無法進入,烏佐昂特地開自家的耕耘機來載送志工。

烏佐昂帶著志工前往田裏,觀看慈濟稻種成長情形;半個月前撒播的種子,如今已經發芽,十月後可收成。

烏佐昂去年十一月也獲贈綠豆種子,在了解慈濟「竹筒歲月」緣起故事後,受到志工愛的啟發,從那時起每天存緬幣兩百元(約新臺幣四元)。今年二月稻種發放時,排在等待領取的隊伍裏,他握著一疊現金,期待中又帶了點雀躍,因為這天終於有機會,把存了幾個月的善款親自交到志工手中,「每天存的錢雖然很少,但一個月就有六千元可以助人。」

今年卡仰鎮的綠豆收成比往年都要好,烏佐昂說,之前一株只結十五到二十個豆莢,但這次結了快四十個豆莢;他特意把收成的綠豆留著八籮(共兩百四十公斤)捐給慈濟助人。

風雨交加中,烏佐昂帶著志工到了綠豆加工廠,將要捐給慈濟的綠豆賣了換成錢,投入慈濟功德海去幫助更多的苦難人,「能夠捐給慈濟團隊,就如同捐給世界各地。」

農民烏佐昂的妻子多蕾蕾凱(Daw Lae Lae Khine)歡喜地說:「看到證嚴法師對我們布施的誠意,也深受感動,所以持續每日存錢助人。」

烏佐昂不只是自己行善,也接引堂哥烏丁丹(U Tin Than),發心捐出緬幣兩萬元。烏丁丹說:「我們佛教徒有布施的理念,很高興現在可以布施了。慈濟捐的稻種非常有幫助,之前的水患,我損失五十畝田,什麼都不剩,就連養著的四十、五十頭牛也賣了來還債;為了還每年累積的債務,連耕耘機都賣了。」

慈濟志工黃秀志說,此行從農民口中得知,綠豆收成比往年增加了二分之一,之前的收成有一籮,現在是一籮半。「雖然未還清債務,他們卻一邊還債一邊發心做善事。得到幫助後,很願意回饋,他們這分愛心與感恩心,真的很值得敬佩。」

今年二月稻種發放現場,慈濟人送上「靜思語」卡片和「福慧紅包」,祝福農民們福慧雙修。大家高舉福慧紅包,相互感恩。(攝影/蕭耀華)

綠豆豐收,稻秧成長

貧農的刻苦生活,始終是志工心頭的牽掛,也因此在今年水災後頻繁關懷。之前慈濟稻種發放時,勃固省良禮彬市農業部官員很受感動,今年水災後,不敢相信慈濟人又來了!於是積極配合前置作業,協助聯繫災區官員陪同勘災、提供受災戶數,並在最短時間內採購白米與蔬菜油,盡快送到居民手中。

受災村民多努(Daw Nu)說,這已經是第三次跟慈濟人相見了,「去年慈濟給的綠豆種子種植後,比往年的收成好,從十五籮增長到二十、二十五籮;今年二月再度獲贈稻種。沒想到這次水患後,慈濟再來發放物資,很感恩證嚴法師的誠意。」

村民感謝慈濟讓他們度過難關,志工則是看到他們日復一日過著三餐不繼的生活,甚至遠離家人外出打工,十分不忍;也自我期許戒慎虔誠,更加精進凝聚善念,祈願天地平安,風調雨順,讓廣大農村在綠豆豐收後稻種也順利成長,鄉親生活早日安寧。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