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無廢水 生活智慧王
撰文‧顏玉珠(馬來西亞慈濟馬六甲分會文史組撰述)
|
周珠英一日三餐的菜和米,總是一次性清洗,統一收存這些廢水灌溉菜園和花草。(攝影/顏玉珠)
|
一人一天需要使用多少水?珍惜點滴,才能源遠流長,
運用智慧讓水盡其用,麻煩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馬來西亞馬六甲州從今年元月底開始實施限水行動,採取一天供水、一天停水之配水方式。主因是天氣炎熱,長期沒有下雨,水庫存水量遽降;州內三個水庫,其中兩個存水量只剩百分之三十幾,為避免乾旱情況惡化,有關當局不得不採取限水行動。
沒有水,生活上諸多不便。民眾開始搬出家中大小容器,忙著存水備戰。人們之間的話題多是「你家有水嗎?」、「水量很小,水抽不到樓上。」、「沒有水,真麻煩!」
然而,卻有一些人不受影響,沒有搶著存水,也沒有抱怨,生活如平常一般,只因他們平時就養成愛惜水資源的習慣。
萬物需水
養成惜水習慣
八十一歲的周珠英,是志工陳翠蘭的母親;她從小看母親省水的行動,有佩服也有埋怨── 佩服母親的毅力和堅持,埋怨的是母親過度節省,廢水循環使用,擔心環境衛生問題。
周珠英的爸爸是位農夫,灌溉與飼養牲畜天天都消耗大量用水,田邊的河水是主要來源;住家沒有自來水,用水全取自於約一百公尺外的井水。憨厚純樸的老人家回憶往事說:「扛回家的水只限飲用、烹煮和父母親洗澡用。我們都是在井邊洗澡、洗衣。要是什麼水都要扛回家,會做死喔!」
周珠英從小便體悟萬物都需要仰賴水維生,沒有水萬萬不能,因而非常珍惜水資源。即便十八歲嫁入夫家,開始有了水龍頭的生活,也沒有因為方便取水而養成浪費的習慣。
周珠英每天三餐的菜和米,總是集中清洗,統一收存廢水,連洗碗水也保留。每天將這些水提去前院或後花園灌溉菜和花草植物,寧願自己辛苦一點提水,也捨不得倒掉。每當洗衣時,她便在洗衣機旁,將洗衣機的排水管放入大水盆,盛起廢水用來沖洗馬桶。
周珠英堅持實踐省水行動,孩子們從小耳濡目染,也間接受到些許影響,但遠不及媽媽貫徹的決心。陳翠蘭坦言,投入慈濟更知道環保生活化,更明白節省水、電等資源的重要,但是生活中的方便性,經常水龍頭一開便有水,電鈕一按就有電,自然無法像母親那般單純、認真與堅持。
每當夕陽西下,屋裏暗下來看不見時,周珠英才扭開電燈,陳翠蘭擔心母親的安全。周珠英則理所當然地說:「一天約可保存兩、三桶水再利用,丟掉很可惜。當然看不到才開燈,還看得到又何需開燈呢!」
老人家有自己的生活智慧,孩子雖無法完全認同,但也只能順著她的心意。近期周珠英腰骨痠痛,沒有氣力,但她依然堅持實踐省水行動。「水一定要省,不然要用時沒有。有心就不難!」
老人家一路來體悟和見證水資源的枯竭,深信過度浪費,下一代將沒有水可用。她感觸深切地表示,以前有井水、河水,根本不曾擔心沒有水源,連家門前的水溝都流著清澈的水,不曾乾涸;反而是有了自來水後,提供了便利性卻逐漸產生缺水問題,連河水和水溝也逐漸有乾涸的現象。
民眾的生活習慣,加上全球氣候變遷,導致降雨量遞減,自然形成水資源問題。馬六甲長期限水政策,周珠英沒有跟著大眾搶著儲存水量,生活也並未因停水帶來影響,她分享說:「供水日只需存放兩桶水,一桶提供停水當日飲用,一桶水當作洗滌之用。」
其他如洗澡以水壺煮沸一壺水即足夠,洗菜則利用早上十點停水前先集中清洗起來備用;沖馬桶、澆花種菜都有廢水循環再使用。她相信,一個人一整天真正所需的用水量並不多,只要人人懂得珍惜,必能克服缺水問題。
|
為了省水,羅惠蘭實踐三桶水清洗原則,連窗簾、被單也都是用手清洗。(攝影/彭奕霖)
|
轉個心念
便能持之以恆
與周珠英一家情況相似,五十三歲的志工羅惠蘭,幼時為了節省扛水人力,洗衣、洗澡通通在井邊或河邊解決;即便之後搬到有自來水設備的住家,還是依賴井水。她直言,井水不用錢,水龍頭的水要錢,家裏盡量不用。
從小家境貧困,羅惠蘭割膠協助家計,也需要幫忙做家務,小小的身軀賣力扛著水,或是蹲在井邊,一雙小手一件件洗著全家三人的衣服。她說:「不管是去井邊打水或洗衣都很辛苦。從小苦過,所以我知道水的重要!」
至今羅惠蘭仍維持用雙手洗衣服的習慣。她表示,用洗衣機洗衣服,一次注滿水,洗一次衣服來來回回需要浪費大量的水資源。靠手清洗,只要三桶水就好了!
羅惠蘭養成當天衣服必定當天清洗完畢的習慣,志工戴金蓮見證說:「出席慈濟活動,我都搭乘惠蘭師姊的便車,晚上十點活動一結束,經常聽到她喊著要趕快回家洗衣服呢!」
身為職業婦女,忙碌的工作與家庭,經常讓她洗衣洗到晚上十一、十二點多才去晾衣;有時旅行回家,一家三口二、三十件衣服,她也堅持不用洗衣機,從未喊苦。她認為每天清洗衣服,其實數量並不多也不難;個人的心態很重要,只看願不願意去做。「只要轉個心念,享受過程,便能持之以恆。」
羅惠蘭始終實踐三桶水清洗原則,首先將衣物浸泡在肥皂水中清洗,以第一桶水洗去泡沫,第二桶和第三桶水反覆清洗乾淨。她連窗簾、被單也都是用手清洗,洗衣機只用於脫水功能。
算一算,從小到大光是清洗衣物,她就節省下許多水。其他家務,也是抱持省水精神;拖地,只在水桶放入拖把可以浸泡的高度,完成每一層樓的清洗;洗澡,以小水量快速沖洗的戰鬥澡方式。不管是洗衣、拖地、洗澡等廢水,她都循環再利用於沖洗馬桶,以及提到屋外清洗車庫地板。
她不諱言,隨著時代生活逐漸豐裕,人人不再想如何節省資源,講求方便快速。她舉例說明,女兒彭奕霖十三歲,從小就讀大愛幼兒園,課程中不斷灌輸愛惜資源的觀念,因而養成不隨意浪費水,開關水龍頭必定注意水量,請她以手清洗衣服,女兒抵不住蹲著的辛苦,但仍願意站著以手清洗。然而如果可以選擇,洗衣機的方便性永遠是彭奕霖第一首選。
面對限水政策,羅惠蘭洗碗方式同樣是三盆水原則,第一盆水有洗碗精,第二盆水清洗泡沫,第三盆水再次沖洗乾淨。她認為此次限水,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當面對家裏無水可用,就會想辦法怎樣省水。「年輕一代生活安逸,還不懂也不會珍惜,此時正好讓大家體驗以前物質缺乏年代,想想老一輩如何用智慧生活,其中蘊含許多妙法,值得大家學習。」
水,是滋養萬物的泉源,然而生活上的便利性,讓人人愈來愈浪費水而不自知。有水當思無水之苦,期待透過周珠英和羅惠蘭的分享,喚醒大家對於用水習慣的檢視,從中有所醒覺,進而「麻煩成習慣,習慣成自然」,養成愛惜水資源的好習慣,大自然的資源才能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