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共伴 造福行善 新冠肺炎防疫 慈濟馳援全球


全球防堵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的「戰疫」已滿半年,
人類走向另一個全新的生活常態,
身為跨國慈善組織的慈濟,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救援模式。
海內外志工遵循防疫措施、減少外出,
透過視訊與花蓮本會聯繫,共識救援方向。
能做的事,因居家避疫政策而受限,
然膚慰苦難的悲心,卻一直暖熱著。
在疫情相對平穩的臺灣,志工於口罩最短缺之時,
動員縫製逾二十萬個布口罩;
經驗豐富的訪視志工,致電關懷鼓舞居家檢疫者;
香積志工送來熱騰騰素便當,
為守護生命的醫護警消加油打氣;
待疫情稍緩,許多志工更走入長街陋巷,
找尋因疫情而陷入困境的弱勢者。
海外地區的慈濟志工,
面臨人少、資源少、疫情卻嚴重千百倍的艱難處境。
但他們不退縮,除了與臺灣本會密切合作,
將寶貴防疫物資送到世界各地,
充實全球醫療人員自保及對抗病毒的能量外,
也戮力將必要的防護物資、衣食資糧及公衛知識,
傳送給弱勢的貧民與難民。
愛的行動,仍在持續;
愛的能量,來自點點滴滴的匯聚。
(葉子豪撰文)
從社區到邊境 守護臺灣

(攝影/黃筱哲)
口罩志工隊
臺灣1月21日出現第1例確診病例,口罩荒隨之而來;臺南慈濟志工支援醫療口罩生產線,全臺16個慈濟據點並動員1萬7千餘人次,趕製出21萬餘個布口罩,致贈會眾、環保站、小學及弱勢單位等。

(左圖攝影/蕭耀華 右圖攝影/郭明娟)
關懷居家檢疫者
2月25日至4月17日共捐贈42,650份「安心祝福包」給13個縣市政府,讓居家檢疫者、居家隔離者安心在家度過這段時間;新北市中和區慈濟志工並加入「防疫志工」,輪流排班協助電話關懷居家檢疫者,為吃緊的區公所後勤人力注入一股軟實力。
(攝影/黃筱哲)
蔬食愛心餐
志工發起「愛心送餐」,截至4月中旬致贈全臺28個機構1萬4千份蔬食餐點,包括醫療院所、政府單位與民間機構,給承受高壓的前線人員補充營養,也邀請更多人響應蔬食,以齋戒祈福。
(攝影/顏福江)
支援前線防護
3月,臺灣提升全球旅遊警示至「第3級」,邊境防疫工作量大增。慈濟致贈防護面罩、醫療級及一般口罩、隔離衣、酒精、淨手液、手套等物資給海巡署、移民署、警政署航警局、關務署臺北關(桃園機場)、國道警察局等單位協助防疫。
亞洲、大洋洲

(攝影/許音包玲)
馬來西亞‧巴生
行動管制令一再延長,很多外籍移工被迫放無薪假或停工,出現斷糧窘境,慈濟雪隆分會通過設立的熱線,給予提報者所需的援助。遵守不可聚眾、距離至少1米的規定,外籍移工拿著祝福卡與護照讓志工拍照,做為已領取購物券的證明。
(相片提供/楊偉順)
菲律賓‧三寶顏
民答那峨島南部的三寶顏(Zam-boanga)長期受內戰影響,民生困頓,疫情期間爆發群聚感染;慈濟志工援助50餘間醫院醫療口罩、體溫儀等設備,並在穆斯林學生志工協助下,為離島居民運來大米。截至6月初,全菲已幫助超過10萬個家庭。
(攝影/Arimami Suryo Asmoro)
印尼‧雅加達
慈濟印尼分會與印尼工商會館合作募款,捐贈政府與醫療單位100萬份新冠病毒篩檢試劑。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說,3月購買時價錢很高,但考慮到防疫要跟時間賽跑,等到能買到便宜的,卻已經來不及救人了,所以當機立斷採購。
(相片提供/柬埔寨聯絡處)
柬埔寨‧金邊市
拾荒、水泥工、推車小販等等具有貧民證的戈洛嘎區佈雷寶縣800多戶居民,6月10日領取慈濟致贈的白米與油鹽,至少可維持一個月生活;疫情發生後收入減少,他們卻慷慨捐出折合新臺幣1到2元的善款,因為來自全球的愛心幫助了他們,他們也願意成為其中一分子。
美洲

(圖文/智利聖地牙哥聯絡處)
智利‧聖地牙哥
疫情重創之下,許多貧困民眾因失業雪上加霜,面臨糧食短缺的困境。在孔查利市(Conchali),八成住戶為貧戶,社區內的利坎安泰小學老師與慈濟志工合作「社區的鍋」活動,收集各地捐贈的食物,烹煮後再將餐食送給貧困家庭度過難關。
(攝影/加森)
美國‧紐約
美國確診人數全球第一,紐約州是最重災區,超過38萬人染疫。紐約慈濟從3月疫情爆發以來,先發送防護裝備到紐約市各大醫院,4月起開始送物資到療養院與復健中心。當長島慈濟志工抵達專門收治阿茲海默症病人的牡蠣灣護理中心,護理人員哽咽地用美國腔中文跟志工說:「謝謝!」
(攝影/李金滿)
巴西‧聖保羅
巴西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第二大重災區,截至6月18日止已逾95萬人染疫。慈濟捐贈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醫療物資給7家醫院保護前線醫護人員;受贈對象之一的聖家醫院成立已4百多年,擁有5家分院,為巴西甚至南美洲各國提供醫療服務,每天看診超過1萬人次。
(攝影/朱啟誠)
加拿大‧多倫多
平時備有9部氧氣機的北約克全科醫院,疫情發生後即擴充各項醫療能量,需求130臺氧氣機以輔助病患呼吸,慈濟志工奔走募集經費支援採購;院方表示,這臺機器品質很好,未來10年甚至更久可以幫助有吸呼疾病的病人治療。
非洲

(相片提供/南非分會)
南非‧約堡
3月爆發疫情之後,很快就實施全國封鎖,進入最嚴格的第5級管制,是非洲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慈濟從海外採購的首批防疫物資5月中旬抵達,由志工分贈各家醫院防疫。平日無存糧的貧民,因為封城政策而飽受飢餓,坦畢沙(Tembisa)地區本土志工分贈住戶食物包。
(攝影/黃秋月)
南非‧雷地史密斯
塔波莫福產揚村是位於南非中央山脈中的一個極貧小村莊,該村因為位於不同行政區的交界,所以無人照顧,在全國封鎖防疫後,村民食物嚴重短缺。慈濟志工途經200公里,由村民騎馬引路,為全村60戶送來食物包。
(相片提供/蔡岱霖)
莫三比克‧馬普托
長期缺乏醫療人員與設備,難以抵抗疫情的入侵,即使如此,慈濟志工仍致力衛教,自製影片,宣導正確防疫觀念,也和政府合作,走入社區,教導民眾如何正確洗手。慈濟防疫物資抵達後,志工分贈給12家醫院與兩個檢測中心。
(攝影/Hlengisile Jiyane)
辛巴威
疫情期間遭逢乾旱,水井多半已乾枯,居民只能克難重複使用污水,公衛堪憂;志工在距離首都哈拉雷(Harare)30多公里的農村多卜沙巴(Domboshava)鑿建水井,帶動村民投入。好不容易挖井完成,志工代表在村民見證下,推動幫浦多次,乾淨的水終於汩汩而出。
歐洲


法國
3月中旬頒布隔離禁令,5月中旬解封,6月中旬後已逾19萬人確診。期間,為協助沒有口罩的留學生順利返國,志工藉由短暫被允許外出時間郵寄口罩。海外援助物資陸續寄達,分送尚泰盧布里市、羅莫朗坦市及中部索羅尼地區;在西南部巴斯克地區,政府無法提供口罩及防疫物資給前線醫護人員,巴克斯醫院獲贈後在社群媒體介紹慈濟的大愛。
(相片提供/林美鳳)
德國
8萬個口罩歷經各種關卡於4月送抵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志工取件後立即趕往海因斯貝格縣(Kreis Heinsberg),它位於德國境內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也是該區疫情蔓延的開端。志工隨著貨車抵達,在縣府消防局設立的臨時物資接收中心捐贈出2萬個口罩,將分送給縣內3所醫院。
(相片提供/呂佳樺)
英國
疫情在2月底爆發,4月初達到最高峰。慈濟花蓮本會支援的防疫物資4月21日起陸續抵達,包括口罩、隔離衣共20萬件,分贈到倫敦、劍橋、牛津、曼城、愛丁堡、伯明罕及莫爾文等地機構。倫敦荷門頓大學醫院醫療人員表示,眼看同仁一個個倒下十分無助,很感恩慈濟能致贈這麼多高品質防疫物資。
(攝影/王雲岫)
俄羅斯
2月間,中國大陸疫情嚴重,慈濟志工透過管道,委託俄羅斯友人購買6千片口罩,從莫斯科親自帶回北京,志工一早即冒雪趕往首都國際機場接收這批珍貴的防護用品。之後俄羅斯疫情失控,6月時染疫人數已突破50萬,慈濟寄送防疫物品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