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44期
2020-07-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特別報導
  健康百寶箱
  親師生・坦白話
  慈善臺灣
  志工人物誌
  今日餐桌
  聞思修
  大地保母・馬來西亞
  百川歸海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真情映象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44期
  二十七至二十八日 走路要輕,怕地會痛

5.27~28《農閏四月‧初五至初六》

【靜思小語】專心把事做好,就像走路要專注在腳底,輕輕踏步但步步踏實、方向正確。

人人誠正,彼此相信

花蓮慈濟醫院團隊二十七日來到精舍報告,在聆聽醫療資訊系統分享後,上人開示,為了建立「慈濟的系統」,會合許多人的心力,一起努力了一段時間,現在「努力有誠」,人人出於至誠,以誠正信實的精神投入,而有如今的成果。

上人說,在花蓮慈濟醫院剛啟業時,還是以書面作業為主,內科醫師為病患看診,只要一個聽筒、一枚壓舌板、一個手電筒,就可以為病患做診斷;後來有科學儀器的輔助,可以幫助醫師更精準地判斷病情、找出病因,還能做更細膩的治療。這三十多年間,時代變化迅速,科技發展飛快,現在醫療作業大多倚賴電腦,更突顯電腦系統的重要性。

醫療同仁是用生命走入病患的生命搶救生命,而這兩、三年來,為了研發慈濟新醫療系統,讓慈院的整體運作更加順暢、增進效率,許多主管同仁也是用生命投入,才能讓新資訊系統從無到有,而且在資訊專業的慈濟志工協助下,加上臺北慈院醫療團隊的實際使用後給予建議,愈調整愈順暢。

「現在這個時代,不只是醫療需要科技,慈善、教育、人文都需要科技。像是師父每天坐在此,透過網路傳輸,一句話說出去,線上的全球慈濟人都聽到了,而且句句相傳,就地安人心。我也要對各位說,安心,只要我們誠正信實,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慈濟醫療,守住生命的安全線;只要我們能做到的,對人間有意義的事,就值得我們去做。」

上人再強調:「要做成一件事,心一定要誠,行事要正,要取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如果彼此不信任,相互懷疑、指責,什麼事都做不成。人人誠正,彼此相信,會合力量,就能實實在在地走好這條道路。五十多年的慈濟路是一條真實路,既已走過五十多年,我們現在應該要很有信心,再往前鋪展長遠的平坦道路,讓未來的人走得更安心。」

腳踏實地,四平八穩

「走路要輕,怕地會痛」,雖是輕輕踏步但要步步踏實,掌握正確的方向,絲毫不偏離,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專注、用心。二十八日,上人於教育志策會感恩主管同仁們用心辦學,培養優良人才,並表示自己很幸運,創立慈濟以後,總能有優秀的專業人才承擔志業運作,讓自己安心託付。

「從年輕的時候,我一旦決心要做,就不怕苦,願意吃苦;不怕艱難,願意克服困難,這就是我的人生觀,腳踏實地,步步踏地。所說的『走路要輕,怕地會痛』,是我真實的人生體會與實踐。從年輕到現在,只要起身動步,我的心一定專注在腳底,因為走路要輕,要走得四平八穩,雖然現在身體老化了,走路不太平穩,但我還是盡力踏穩腳步、大步跨出去。所以大家看我走路慢慢的,是因為我要讓整個腳底踏穩再邁開另一步,這就是走路方法。做事方法亦同,既要做事,我要專心把這一件事做好。」

上人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所以慈濟人內修誠正信實,誠字在前頭,做事一定要正正當當、實實在在;自己也信任每一位慈濟人、志業體主管與同仁,「我相信人性本善,我以最誠懇的心待人,對方也會以誠相對,所以對各位全然信任。」

晨語講述《法華經》進度已至第二十一品〈如來神力品〉,上人表示自己不愛談神通,也教大家不要說怪力亂神之事,要實實在在地面對人生,不要無中生有。而談到〈如來神力品〉時,剛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時常與全球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見面、談話,深感現代科技顯神通,用很短的時間就能繞全球,與不同國家的慈濟人交談、傳達心意。

上人指出,佛陀說《法華經》是暢演本懷,教菩薩法;慈濟人一直以來都在力行菩薩道,要自我珍惜,應知時日不待人,生命隨著時間消逝,而且人生無常,唯有把握當下勤精進,為自己開拓生命的廣度與深度。

慈大附中江淑慎老師,在兩年多前因罹癌而辦理退休,在今年五月二十二日往生。曾經被她教過的學生得知老師離世的消息都非常不捨,主動籌畫追思會,因值防疫期間,故將在慈大附中分三個場地舉行,表達對老師的感恩。

「江老師生病以後,我鼓勵她,不要空過時日,要做到最後的一口氣。她做到了,是大家的典範。我也要鼓勵自己,還能說話時就要出來講《法華經》,直到最後不能說為止。我們要把握生命時間,提升生命價值,否則是白來人間一趟;此外,也要善用父母所生的身體,做好利益人間的事,才對得起父母,也是為父母做功德,是大孝順。」

各所慈濟學校即將舉行畢業典禮,邀請上人與會。上人對大家說,無論自己是否到場,常住師父一定會去參加。常住師父傳承靜思法脈,各志業體主管則要把慈濟宗門開得端正、開闊,讓所有人進入這道門來,都有準確的精神方向,了解慈濟的四大志業。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