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五日 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

5.4~5《農四月‧十二至十三》
【靜思小語】行善沒有貧富之別,富有愛,就不會欠缺為眾生付出的力量。
呼籲社會善循環
五月四日,聆聽志業體主管同仁報告會務,其中思浩師兄分享,海內外慈濟人堅信「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發心想要為社會人群付出,就有力量可以做得到。上人開示:「人的這張嘴就是一道門,要入的是營養的五福門,或是要出五惡道的門,善惡只在一念間,一句話可以讓人造福,也許一句否定的話就造成很大的危害。」
上人感恩慈濟人將師父所說的話重重聽入心,「教富濟貧」同時「濟貧教富」,就地帶動出許多「富中之富」以及「貧中之富」,人人富有愛心。像印尼就有許多「富中之富」者,在屢次的大災難之後發揮大力量,撫平人心傷痕,興邦定國。
慈濟人招募會員,就是希望人人養成日日發心行善的好習慣,平時點滴累積的善心力量,用於無常災難發生時,救助受苦受難人;慈濟人平時不斷累積善因好緣,一旦社會人間有需要,自然會有足夠的力量去付出,圓滿人間的好事。所以說「入我門不貧」,只要發菩提心、入菩薩門,就不會欠缺為眾生付出的力量;「出我門不富」,假如人間有需要,卻不願意付出,自己也不會因此變得更富裕。
「我們發願行善,一經呼籲就會有人發心,無法出錢的人也可以出力,共同為貧病苦難人翻轉人生。」上人肯定印尼、馬來西亞慈濟人長久以來的耕耘,扶助了許多貧苦居民,也獲得政府肯定。要把握造福的因緣,呼籲人人發揮愛心力量,不只扶助貧苦,也能在社會上形成一股善的循環,得以消災解難。
人間就有天堂福
菲律賓奧莫克市慈濟大愛村居民,運用空地開闢菜園、販售蔬菜;疫情期間人員行動受管制,蔬菜收成了也無法外出販賣,居民生活深受影響。慈濟志工於是買下村民所種的蔬菜,轉贈給村裏的貧困家庭;農民受到感動,也捐出部分蔬菜共同行善。
這些大愛村的志工也曾是受災受難人,在海燕風災後得到慈濟的援助而安身、安生,他們投入慈濟事自救、救人。五月五日志工早會,上人分享疫情期間的溫馨感人故事,強調愛心沒有貧富之別,這群人間菩薩的生活並不富有,但只要有愛心,就會富有餘。
人總是嚮往天堂,希望在美麗的環境過著無憂無慮的享樂生活。上人說,人間有自然美景、有豐富的資源,能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本來就很有福報,只是眾生無明造業,各自承受業報,覺得人間苦;但人間才有造福的機會,其實在人間就有「天堂福」。
「生活富裕且樂於付出,如同天人造福人間;生活清貧的人,也能幫助比自己更窮苦的人。在慈濟世界中,可以看見許多有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