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我的第六個孩子
2014-05
  【自序】綴補愛的篇章
  公婆添孫
  罹患血癌
  「乖寶寶」獎
  古灶情懷
  情緒障礙
  尋求協助
  來自戒治所的回響
  感同身受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道侶叢書 / 我的第六個孩子
  【自序】綴補愛的篇章
◎吳玉

小時候家裏窮困,初中畢業後原本要參加高中聯考,考前三天,阿爸告訴我:「阿玉啊!即使你考上了,家裏也沒錢讓你讀,你再想想看吧!」

如果真的考上而沒錢讀,那鐵定是更難過。於是,我決定出外工作賺錢,並在心底暗自許願,等將來有能力,一定要回學校念書,一圓年少未竟的夢。

雖然這個夢想,因為工作、結婚、養育孩子而沒有實現,但我渴望學習的心依舊,求知的欲望也更加強烈。

進入慈濟,偶然機緣加入筆耕隊,學著記錄美善足跡,然而真正要寫,常感力不從心,無從下筆,因而天真地有了再去上課的想法。

我利用空檔找寫作班,在教室外好奇旁聽老師的課,老師走出來問我:「你要替孩子報名嗎?」原來那是為中小學生開設的作文班,頓時感到尷尬不已。

後來社區大學成立,我報名了寫作班,便一頭栽了進去。每個星期放下工作,出門上這堂課,是我最愉快的事;浸淫文字天地,成了心靈最大的寄託。

年齡愈大愈覺得時間寶貴,在學習過程中,我會給自己適當的鞭策,警惕自己不要浪費生命。知識的增長豐富了我的人生,寫作的試煉捕捉住生命中消逝的彩蝶,這一切都讓我備感珍惜。

記得第一堂課,曾寬老師就告訴我們:「寫作的好處是生命沒有浪費掉,寫作應抱持為愛而寫,並且要對社會負起一分責任……」老師的話,我一直謹記在心。

為了方便打字寫文章,特地去長青學苑跟長輩們一起學電腦,不懂的地方,再由兒女們從旁指導,一路慢慢摸索。

上了五年的寫作課,在曾寬和林剪雲兩位恩師的指導與鼓勵下,嘗試譜寫生命歷程中的精采片段,在報章雜誌發表了一些小短文。然而,書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仍常疑惑地問自己:「真能把它完成嗎?」也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完成它。

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之間,只能利用零零碎碎的時間,有如縫拼布般,把這幾年來埋藏心中的那股願力,綴補成一塊美麗有規則的圖案。

姪子彬彬在醫院做化療時,他的媽媽在監獄得知消息後,寫了一封對孩子充滿愧疚的信給我,信中提到自己吸毒對孩子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更是自責不已。

仔細讀完這封信,一個意念閃過腦際──何不將小叔及他的女友阿芬吸毒的故事也寫下來,作為年輕朋友們的借鏡?

有些吸毒者會自我安慰:「吸毒又沒有殺人放火,沒有傷害別人,當然也沒有被害者。」其實吸毒受害最深的莫過於自己,且連累父母、家人牽腸掛肚;而彬彬就是吸毒的犧牲者,我們一家人為了照顧彬彬,吃足了苦頭,也是直接的受害者。

真的不忍心再看到有人因吸毒而失去燦爛的前途,因吸毒而禍延下一代,造成家庭的不幸與遺憾,以及社會的負擔。

這個念頭一起,不知怎的眼淚不聽使喚潸潸而下,彬彬的成長過程給我太多太多的生命啟示,至今已十九年了,這真是一場菩薩道上的磨練與考驗。

彬彬患有極重度先天智能障礙,從小就幾乎天天往醫院跑,兩歲才搖搖晃晃學走路,兩歲半又罹血癌。他的人生路走得跌跌撞撞,卻很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生命。

彬彬教會了我──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去面對與接受不完美的人生。

經過一年化療痊癒後,彬彬變得更遲鈍,只會「再見、謝謝、拍拍手」三個動作,其他的都忘光光了。然而,當他開始去上學,會跟我揮揮手,外加一個憨憨的笑容,就足以讓我開心一整天。

在彬彬身上,我學會了知足,知足帶給我來自心底真正的快樂。

一直以來,我把全部心力都放在彬彬身上,看到特教班孩子對彬彬的友愛,讓我懂得把對彬彬的愛,延伸到這些單純憨厚的孩子身上。我和先生從此投入弱勢團體的服務行列。

彬彬教會了我──以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為人群付出。

彬彬非常好動,凡走過必留痕跡。看到屋內一團亂,心中生起無名火,真想揍他一頓時,想到曾祈求菩薩,只要他健康平安,願意為他做任何事,高舉的手就輕輕放下,心頭的氣也消了;彎腰收拾,就當作向佛菩薩頂禮。

在彬彬身上,我學會了善解與包容。

大兒子文鎮在高中教書,班上的學生雖然成績不是很優異,但是品行都很好,家長對於孩子的改變,都感到很訝異。

我問兒子用什麼方法教學生?他說:「就學媽媽照顧彬彬的耐心和愛心而已。」

身教重於言教,孩子們參與了彬彬的照顧,不僅培養出一分責任感,潛移默化下,也能用愛來對待學生,讓我感到莫大安慰。

一次又一次走過鬼門關,彬彬用他的苦難人生,無聲說法來教育我,要為利益人群時時發好願。但願這本書的完成,能與家有障礙兒的父母共勉,也能給年輕朋友一點啟示。

感謝林剪雲老師,當我把寫書的心願告訴她時,她拉著我的手,堅定地告訴我:「這個心願很棒,我挺你挺到底!」有老師的鼓勵打氣,我像吃了顆定心丸,信心百倍。

羅曼羅蘭說:「時間是由分秒所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因此我每天督促自己,把握零碎時間不敢怠慢,這期間也曾遇到種種挫折,但我不想虛擲寶貴的光陰,總以最大的信心、勇氣與毅力一一去克服。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感恩彬彬走入我的生命,讓我上了一堂寶貴的生命教育課程,至今我仍不斷地努力去探索,嘗試解答每一道人生習題,那是彬彬給我的功課……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