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煎熬不如多祝福
◎撰文‧徐麗華、王惠香
|
曾經為了孩子愁眉不展,如今鄭素玉以祝福代替牽掛,以素食料理與眾人結善緣。(攝影/蔡易哲)
|
「我們用心經營家庭、照顧孩子,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歷經親子衝突、兒子生病的煎熬,
李錦堂和鄭素玉深刻體會人生的「苦諦」,
與其相互煎熬,不如轉念多祝福。
從小爸媽這麼關心你,難道你都沒感覺嗎?成天往外跑,半夜還不回家,有沒有想過我們多擔心?朋友對你比較好,不然就去他們家住啊!」「好,我就出去!」
眼見小兒子怒氣沖沖地衝出家門,鄭素玉立刻就後悔了,「都是我不好,忍不住跟兒子吵起來,把他氣跑了,怎麼辦……」
原本乖巧可愛的兩個兒子,在青春期之後逐漸變了樣;衝突不斷的親子關係,讓溫馨的家庭氣氛,變得烏雲密布、風雨交加。
夫妻倆坐立難安,焦急地等到半夜,打了好多通電話,同學、朋友都說沒看到人;寒冷的夜裏,兩人各自騎著摩托車尋找小兒子的蹤影。鄭素玉淚如雨下,「孩子,媽媽不是真的要你出去,是氣不過才這樣說,都是媽媽的錯,你在哪裏,快點回家啊……」
最愛的孩子,怎麼了?
凌晨三點多,街道一片寂靜,牛肉麵店老闆李錦堂已經起床,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涼風迎面,機車一路暢行無阻,他很快就來到位於臺南市區的店面。
打開燈,李錦堂將各種新鮮食材從冰箱取出,一樣樣清洗、烹煮;瓦斯爐上的大鍋裏,小火慢熬滷味,另一鍋添加多種配方的牛肉麵湯頭,冒著滾燙白煙。
早上七點多,老闆娘鄭素玉送孩子上學後,也到店裏幫忙。夫妻倆經營的牛肉麵店,在臺南頗具知名度,每到用餐時間,人潮絡繹不絕,常有遊客慕名前來;夫妻倆片刻不得閒,合作無間,總能快速將客人點的麵食滷菜端上桌。
每天忙著工作的李錦堂與鄭素玉很少休假,自幼刻苦的成長背景,讓他們養成惜福的習慣,即使經濟寬裕了,也不熱衷享受;他們的理想是,趁年輕有體力努力工作、照顧家庭,等將來生活無虞,不再為賺錢忙碌,再投入社會公益。
每晚忙完店務,疼愛孩子的李錦堂,便回家陪兩個兒子做功課;難得的農曆年長假,他們會安排出國旅遊。這是平常勤儉度日的夫妻倆,用來犒賞自己的方式。
但小兒子上國中後叛逆行為日增,記過、轉學、徹夜不歸;大兒子則在中學後反應變慢,逐漸出現精神官能症,有時安靜地發呆,有時激動發脾氣,偶爾李錦堂氣不過出手打他,父子倆便上演驚心動魄的全武行……接不完的變化球,讓李錦堂與鄭素玉疲於奔命,不知如何是好。
有時鄭素玉會想,「我們用心經營家庭、照顧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對孩子的牽掛,讓她吃不下、睡不好,心情也陷入憂鬱。見太太日漸憔悴,李錦堂很不捨,擔心她患上憂鬱症,於是讓她放下店裏的工作,鼓勵她跟著慈濟師姊,一起到醫院當志工,轉換心情。
 |
兩個兒子進入青春期先後帶給李錦堂夫妻考驗,成為一家人必須面對的人生功課。(相片提供/鄭素玉)
|
收起刀砧,不結惡緣
二○○一年,鄭素玉首次前往大林慈濟醫院服務,見到人生種種苦相,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她才恍然明白,眾生皆有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功課,其實自己不是最苦的。擔任醫療志工,讓她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應該把握時間多付出,轉念多為孩子祝福,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相互煎熬。」
那年,她前往花蓮靜思堂當志工,巧遇證嚴上人,猶如孩子見到慈母,她不知不覺淚流滿面,當下發願要更用心,成為上人的弟子。
回程的火車上,聽到志工分享做環保的歡喜,回臺南之後她也開始投入,「專注當下心無雜念,流汗過後心情真的很歡喜,我很喜歡做環保!」李錦堂見她做慈濟滿心歡喜,不再整天掛心孩子,也全力護持。
隔年鄭素玉參加志工培訓,兩年後、二○○四年李錦堂結束經營二十年的牛肉麵店生意,也參與培訓,兩人先後受證委員、慈誠,一起茹素,全心投入志工活動。
二○一一年,慈濟舉辦「法譬如水」讀書會及經藏演繹,他們全程參與,也一同「晨鐘起,薰法香」。因為長期聽聞佛法,他們明了因緣果報的道理,學會自我省思、修正習氣,也發願推廣素食,不再與眾生結惡緣。
回想過去,鄭素玉慚愧地說:「以前缺乏智慧,對孩子的叛逆行為,不懂得善解包容,導致親子關係衝突不斷。」她感恩兒子讓他們成長,「如果不是經歷過那樣的煎熬,我們不會深刻體會人生的『苦諦』,堅定信念走入慈濟,轉變心境。兒孫自有兒孫福,只要真心關懷與祝福,相信孩子會愈來愈好的。」
如今,長子住進療養中心接受專業照護,夫妻倆定期前往探視;與他們同住的小兒子,已有穩定的工作,去年五月送他們一個最難忘的禮物。
「媽,明天是母親節,我請你們去吃素食料理;還有,這兩支手機送給您和爸爸。」第一次收到兒子送的禮物,第一次全家共進溫馨的母親節晚餐,鄭素玉心裏好歡喜,「家庭和樂才是真正的幸福,我們的用心,兒子終於感受到了!」
|
結束牛肉麵店,李錦堂跟隨妻子投入志工行列,二○○六年受證慈誠,夫妻相伴同行菩薩道。(相片提供/鄭素玉)
|
用愛入菜,口說好話
「我們先將馬鈴薯切絲,泡水去掉一些澱粉,口感會更爽脆;再跟切絲的紅蘿蔔、黑木耳一起川燙……」臺南安平聯絡處「心素食儀」烹飪課中,鄭素玉教大家以簡單的食材,輕鬆做出健康美味的素食料理,臺下學員趁著空檔紛紛提問:「素玉師姊的手藝真好!有特地去學嗎?」
「沒有,剛開始吃素也不懂得如何搭配,後來先生也吃素,我試著用以前烹飪的經驗變化,才發現吃素也可以很簡單,同時兼顧美味與健康。」鄭素玉笑著說。
「素玉師姊做的花生豆腐腦香嫩細滑,滷筍干鹹香微酸好下飯,醃小黃瓜也很好吃……」一道道料理讓人讚不絕口,常有人跟鄭素玉預約素食拿手菜。
除了以好手藝推廣素食,喜歡與人聊天、很有親和力的鄭素玉,常到慈院服務家屬與病患。
一日,來到大林慈濟醫院加護病房外,見幾位家屬面容憂愁,穿著志工背心的她坐下來陪伴;話匣子一開,阿嬤說出滿心擔憂,「我那個老伴,整天跟我形影不離。我們從年輕就一起務農,現在兒孫都大了,本來以為可以享清福,沒想到他前幾天吐血,送到醫院檢查說是肝癌,已經很嚴重了……」
說著說著,阿嬤忍不住掉眼淚,鄭素玉摟著老人家的肩輕輕膚慰著,「阿嬤,你們感情很好喔!」「對啊!只要探病時間沒看到我,他就會碎碎念,說我都沒來關心他。」
「他是想你啦!沒看到你覺得沒有安全感,只是男人不好意思說出口。」「我知道,他就是這樣,脾氣嘴巴不好,但是心地很好。」
「阿嬤,我以前也是一個很不會說話的人,常常心直口快,出口傷人還不自知,連對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雖然一直告訴自己要改,但是改習氣不容易啊!後來聽證嚴法師解說佛法,才慢慢調整自己……」與阿嬤聊了半小時,老人家的心情開朗許多,一旁的兒孫聽著他們的對話也笑了。
阿嬤牽著鄭素玉的手笑瞇瞇地說:「師姊啊,感恩你!你們師父把你們教得很好,聽了你的分享,我的心情快活多了。感恩喔!」「大家相互勉勵,阿嬤,你自己的身體也要保重喔!會客時間快到了,等一下我再陪您一起去看阿公!」
 |
李錦堂與鄭素玉參與照顧戶居家清掃,全職志工的生活比以前更忙碌,但助人的歡喜卻比賺得財富更踏實。(攝影/王惠香)
|
●
夫妻倆曾經為了孩子愁眉不展,如今以祝福代替牽掛,身心輕安投入志工活動。個性內斂的李錦堂,常在造血幹細胞捐贈驗血活動中擔任志工;見到許多徘徊在生命邊緣的血癌病患,亟待眾人伸出援手,讓他特別能體會生命的可貴。夫妻兩人在多年前就簽妥器官捐贈、大體捐贈同意書,希望即使將來生命消逝,也能將身體捐出來,幫助更多人。
回想過去,店裏熱氣蒸騰、人潮川流的影像已遠,如今兩人吃的是素食,穿的是回收惜福衣,每天做志工沒錢賺,卻比以往拚事業還歡喜。經常有人好奇地問:「你們的牛肉麵店生意那麼好,怎麼捨得放下?」他們總是說:「忙忙碌碌一生,再多財富名利也帶不走;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要趁能動的時候多付出!」
「人生考驗難免,心中有法,就『有法度』,心中無法,就『沒法度』。」這是他們從佛法中得到的智慧,夫妻倆珍惜得聞佛法的因緣,每天早起薰法香,歡喜付出做慈濟,人生路因為轉念,愈走愈開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