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573期
2014-08-25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人間問路
  特別報導
  大地保母
  助人線上
  阿板薰法香
  人醫之愛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寰宇慈濟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攝影筆記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573期
  在慈濟中看見黎明
◎撰文‧林建德(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在慈濟大學看見黎明庇護工場暨黎明食鋪,
猶如在慈善濟助中看見了黎明的曙光;
在此同時,我也看見人性的溫暖與人世間的希望!

花蓮黎明教養院是基督教門諾會創辦的機構,主要收容身心障礙的院童,包括自閉症、唐氏症、智能不足,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喜憨兒」;而教養院也設立「庇護工場」,做些手工餅乾等,讓輕微或情況穩定的喜憨兒也能有工作機會,為人群、社會付出。

此外,在慈濟大學校本部和人社院校區亦設有「黎明健康食鋪」,經校方提供場地給黎明庇護工場,由輔導員引導身心障礙者為全校師生提供餐飲。除水電自付外,並未額外多收租金,給予庇護工場員生們很大的優惠和便利,而這可說是佛教和基督教在慈善工作上「宗教合作」的一個實例。

由於身心障礙者的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反應和技術都比正常人遲緩,若是以利潤報酬來衡量,大概沒有商家願意聘任這樣的員工。還好人間有情,仍有像黎明教養院這樣的慈善機構來協助、陪伴他們;雖然薪資遠低於一般,但我看到喜憨兒們認真工作的模樣,以及樂天知足的生活態度,就覺得那是世上最美、最動人的畫面。

「天下父母心」,面對這些孩子們的際遇,令人感佩的是他們的父母。每個父母在迎接新生命時,無不是滿心歡喜、殷切期盼,卻未曾想過有先天缺陷的孩子會誕生在自己家裏;直到木已成舟,只能心甘情願地承擔。

我曾經在「黎明食鋪」排隊點餐時,看到一個年輕婦人專注望著正在勤奮工作的喜憨兒,我猜想那是他的母親。果然,在遞送食物過程中,他們做了短暫交談;那母親神情看來頗為欣慰,告訴我那是她的兒子,剛來上班沒幾天,不知道適應得如何,她今天特地抽空過來探班,結果讓她覺得放心。

誠然,我可以感受到這位母親內心的滿足,昔日讓她牽腸掛肚的小孩,終也可以走出家庭、融入社會,與大家合心協力工作著;而她的成就感,也不比一般家庭的正常小孩,拿第一名、拿獎牌獎狀等,有任何遜色之處。

在慈濟大學看見黎明庇護工場暨黎明食鋪,猶如在慈善濟助中看見了黎明的曙光;在此同時,我也看見人性的溫暖與人世間的希望!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