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力,磁吸效應
撰文‧黃秀花 攝影‧黃筱哲
 |
就像有磁力般,墨西哥本土志工紛紛湧現,他們協助前勘複查,也參與發放,在現場帶動更多民眾攜手服務。
|
無私、真誠付出,讓人與人的相遇如磁力相吸,
墨西哥賑災,幸有一群本土志工接洽、穿梭,開出大道,
是怎樣狀況,讓彼此牽繫起來?
遇見第一顆種子—— 塔妮
災後一週,黃思賢和勘災團初抵墨國第四天,一切還晦暗未明,翻譯志工莉莉引領大家到墨西哥市街邊一處物資集結中心。
眾多忙碌面孔中,黃思賢的目光被一位女子所吸引,她奮力從卡車上搬飲用水給民眾,他轉頭對林慮瑢等人說:「她是個熱心的人!」隨即上前詢問:「你願意幫助我們嗎?」
這位皮膚白皙的女子,名叫「塔妮」,英語流利,黃思賢跟她說起慈濟的賑災理念;住在墨西哥市的塔妮反饋說,丈夫正準備運送物資到南部瓦哈卡(Oaxaca)災區去救助,又言她有在教授佛學,了解佛教因果觀,與慈濟志工理念契合。自此,塔妮好像是一盞明燈,很多事都靠她打通關。
率先碰到的是,霍奇米科市府及民間提供的聖哥帝亞區受災名單一千六百戶,鑑於慈濟的直接、重點、務實救災原則,名單必須詳實確認;面對語言相異、數量龐大的住戶,少數幾人如何承擔大任?於是,塔妮找來十多位志願者,與慈濟志工分頭挨家挨戶踏訪,記錄實際災況。
另方面,證嚴上人期許,未來發放最好使用物資卡或購物券,讓受災民眾採買所需。然而墨國為杜絕毒梟的「金流」和「洗錢」,訂定嚴格防制法,若金額太大便無法匯入;黃思賢請塔妮引薦,親自到發卡公司溝通,終獲總經理同意向政府申請特案,讓賑災款項匯入、物資卡可順利進行,及時供受災家庭使用。
再來,則是環保毛毯要通關的問題。
震災後,墨國給國外救援團體的免稅期限只到十月底,然而發放物資環保毛毯預計十一月才抵達;塔妮請當地NGO組織「餵食基金會」(Iniciativa Solidaria por la AlimentaciÓn A.C.)幫忙申請,該組織創始人費南多(Fernando Pérez)很熱心運作,臺灣花蓮本會也洽請駐墨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協助透過外交協商,終獲准免稅。
 |
發放前,塔妮為審查區志願者講解,如何向民眾說明竹筒歲月、物資卡的使用方式等,最重要的是,最後要給一個真誠的擁抱。
|
從臺灣啟航,歷經近一個月船期的環保毛毯十一月底終於抵達港口,勘災團員熊士民和何郁郁,事先洽得臺商方台生提供倉庫置放;十二月一日,塔妮和費南多陪同兩人趕往馬莎妮諾(Manzanillo)港口準備提領,卻碰到清關必須五天,隔日又逢周末,稅務機關沒上班。
發放在即,最後是塔妮尋求海關一位朋友協助,讓承辦單位破例收件、加快審核,終在一天半內迅速通關。當兩大貨櫃出現在眾人面前時,連日奔走聯繫的勘災團員悸動不已,一萬兩千條毛毯終於來得及溫暖受災居民。
「能在關鍵時刻出點力,我覺得很榮幸。」塔妮說,人海茫茫中,她會與慈濟勘災團相遇就是「有緣」,之後又加入成為一員,這應該是上天所安排;而她也很願意與慈濟人一起付出行動,幫助自己國家盡快復原。
人們需要真誠的擁抱,用擁抱來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崔妮
「Hola(你好)!崔妮!」發放現場,迎面走來的民眾給崔妮一個大大的擁抱。在霍奇米科市負責公路施工的主管崔妮,負責全市道路鋪設和修護,堪稱是街頭女英雌。有心幫助受災鄉親的她,與慈濟結識後,發揮戰力,重災區聖哥帝亞,外地志工難以有效普查,慈濟人請求崔妮帶隊跨區來支援。
崔妮的辦公室在聖塔克魯茲區(Santa Cruz),最初當她拿著大聲公在街頭廣播,號召聖哥帝亞受災鄉親來定點登記,當時大家不信任政府,有人質疑她說:「你是聖塔克魯茲那邊的人,幹嘛跑來這裏?」而自區民眾對她也不諒解:「為何不先照顧自已人?」
面對民眾的不信任、謾罵中傷,崔妮沒有退縮,她耐住性子對大眾解釋:「慈濟從臺灣大老遠跑來幫我們,我是以志工身分做事,不是官員角色。」漸漸地,才開始有人相信她,而她的施工團隊多人主動加入志工行列,陪著慈濟人逐戶做訪視,把名冊建立起來。
後來,又有社區領袖提供一份新名單,新舊名單間太多重複,面對西班牙文姓名、地址,複雜的街巷,艱鉅的查核任務再度交給崔妮。當她不負眾望,交出成果時,賑災團總領隊呂宗翰深深感恩:「崔妮是用雙倍力量來回報我們對她的信任!」
為協助勘災,崔妮承受很多壓力和負擔。有天當大家已走到筋疲力竭,卻還有七、八百戶沒複查完,在善心居民愛德娜的住所暫時休憩時,黃思賢一手握住塔妮、另一手握住崔妮的手,對著她們講述上人創辦慈濟的理念和艱辛,講到自己落淚,而「雙妮」也哭了。
 |
崔妮手下有三百位修路工人,堪稱是街頭女英雌,協助慈濟走踏複查災戶、建檔資料,而強悍個性也在與慈濟人同行中逐漸柔化了。
|
從那一刻起,崔妮被志工們的精神所感染。找她幫忙,只要喊一聲「崔妮」,她都說「沒問題」。到後來勘查場地、發送通知單給災戶及聯絡各種事項,找她出馬,絕對都能辦成。「志工信任我,現在民眾也信任我,讓我想做更多事。」崔妮說。
發放前夕,大隊人馬勘景踩點,途經崔妮的辦公室,受到熱情招呼。在入口處,貼著一整面密密麻麻的發放名單,她的部屬亞伯特正接受民眾的詢問;崔妮一一點名團隊成員跟大家認識,指揮若定,真像個大姐頭。
「我是個剛烈的女人,做事風格很霹靂,從不服輸!」崔妮講這話時是認真的,自小喪父,十八歲就出來闖蕩,撐起家中經濟。她跟街坊鄰居說,放心,一切都會好轉,「今天我們有難,明天換成是別的地方,相信你們也會出手相助!」
你們都從那麼遠的地方來,為何我不能幫忙做點事?—— 海梅
多處災區房屋並非一眼望去倒一整排,要走近看,才會發覺牆壁裂了、地面垮了,故必須靠雙腳去走踏訪查、找出確實需要幫助的受災戶。在霍奇米科市,很多志工投入做家訪,如藝術家羅德里戈、浮水耕種區的受災戶海梅等,他們都是從災變後,就陪著慈濟人一直走到現在。
三十九歲的羅德里戈,從事拼貼攝影創作。災後隔天,他跑了四個區協助救援,也來到災情嚴重的聖哥帝亞,在徒手幫忙災戶清理瓦礫時,巧遇呂宗翰、何郁郁及包逸涵,三人邀他加入訪視。呂宗翰說,「他在加拿大念過書,英文流利,正好可以請他幫忙溝通。」
來自慈濟美國總會的行政祕書包逸涵感受到,羅德里戈做事非常「精實」,彙整的災戶資料,確實又清楚,而且他會幫帶新的志工,傳授如何複查,是很貼心的人。
「地震當下,肯定會害怕,但想到自己平安,就應去幫助受難的人。」個性沈默的羅德里戈說出了想法,將恐懼轉化成助人力量,使他一路跟著慈濟人走下去,培養出良好默契和情誼。
比他更安靜的海梅,也是個默默做事的人,即使他有椎間盤突出問題,腰常感痠痛,但自從認識慈濟,就常從幾公里外的住處騎腳踏車來到聖哥帝亞教堂的定點做志工。
「海梅的家毀了,農田也受災,帶著全家住到阿姨家,十幾人擠在一處,景況堪憐。」那天海梅帶我們走進浮水耕種區,阿根廷志工洪良岱邊敘述他的近況。初次遇見時,窮到日子快過不下去的他,婉拒志工協助,「你們都從那麼遠的地方來,為何我不能幫忙做點事?」
有一天洪良岱發現他真的沒錢吃飯,堅持他一定要收,當成「以工代賑」,他才勉強答應。「我跟他說,這錢只是幫你度過難關,等以後日子好轉了,再回饋給別人。」而海梅哪有等待,當刻就跟著志工走訪當地,爾後,當區住戶都靠他深入訪查,幫忙建立檔案資料。
災後兩個月,海梅的農田整地復耕了,這天他展示所種的萵苣,已長出一整片翠綠的嫩苗,讓人看了欣喜,做主人的他也是甜在心頭。
「這是祖先傳承下來的地,至今不知多少代了,看到這塊肥沃的土地上,長出滿滿漂亮的蔬菜,我覺得好快樂!」難得說出那麼多話的海梅,笑逐顏開。
 |
三十二歲的大衛,地震後,就組隊在荷呼特拉幫忙救援及協助災戶清理瓦礫,自己卻睡在簡陋的帳棚,他很認同上人所說「付出無所求」,而決定與慈濟一起並肩前行。
|
要當志工應有愛心且無私,「付出無所求」。—— 大衛
在南部莫雷洛斯州,接引出來的本土志工以「55急難救助隊」為根基,最早勘災團認識阿薩,接著才有大衛、路易斯、奧蘭多等人出現,而伊旺、葛蕾絲(Gris)又是另一段因緣。
地震後第二天,律師阿薩聽到荷呼特拉市災情嚴重,就從瓦哈卡州趕來,與其他志願者組成急難救助隊,在眾多志工團體中編號55,白天幫忙救援、晚上就睡在帳棚內,也就是那時認識前來勘災的黃思賢。
十月下旬,黃思賢再度來到莫州,阿薩遠在家鄉未及趕至,就引介大衛等幾位年輕人,帶領勘災團走訪災區,雙方討論災戶名單蒐集問題。
災後,大衛與夥伴徒手搬碎石、磚塊,急需工具幫受災戶拆除受毀房屋,不久臺商林裕期和方台生就與慈濟人同行,帶來長柄榔頭及大型螺栓刀具等饋贈、並援助修理代步車輛,方便他們為受災民眾服務。此後,55救難隊就一路協助慈濟賑災行動。
災後一個月,很多志工團都已離去,55救難隊卻仍堅守著,特別是大衛並非本地人,他在家鄉與父親、弟弟共同經營六家麵包店,但災後就沒返回,全交給家人去打理。
這群熱血青年日日穿梭災區,周一至周五,有在市府社會服務部任職的葛蕾絲媽媽免費供餐,周六和周日則是大衛自掏腰包請客。「因為心中有愛,才能持續;若無,就會自動散去。」
大衛很堅持原則,當志工就應有愛心且無私,當慈濟人說「付出無所求」,他深表認同;從陪同走訪做複查,到引薦軍方提供安全保護,55團隊與慈濟合作愈益密切,也愈能融入群體,到後來各場發放活動,從特拉瓦克、霍奇米科,到莫雷洛斯州,又回到聖哥帝亞教堂等,每一場都有大衛付出的身影。
自稱很少哭的他,第一場在特拉瓦克發放做審核時,有位婦女找到他,訴說著在地震中失去了兒子,她對大衛感恩:「我知道你一直拼命在幫忙挖……」這使他憶起當日情景,忍不住痛哭了起來。到了聖哥帝亞教堂那場發放結束,上臺分享心得時,又見他哭成淚人兒,就因他想到即將與大家分別,哽咽地連話都說不清楚了。
伊旺和葛蕾絲則是受災戶,住在德拉奇市的伊旺,因在臉書上看到一段黃思賢受訪影片,談到想更深入了解災況,她原想前來申請援助,結果碰到阿薩正在號召志工,她舉手;「我有電腦,可來幫忙做審查!」
跟著慈濟走訪探視災戶的過程,讓依旺覺得傷心也開心,「因為大家都好慘,但也為他們高興,可以領到慈濟的補助。」一路上追隨慈濟腳步走,看著志工的作為,她非常感動,也慶幸自己跟對團隊,可以「依心而行」,即使為了做好建檔工作,常跟著熬夜整理,卻是甘之如飴。
中午時,荷呼特拉市府旁的一處臨時帳棚,飄著飯菜香,這是葛蕾絲提供慈濟志工休息的地方,她就好像是守護的媽媽。
五十五歲的葛蕾絲媽媽,用好手藝每天為志工準備餐點,她說:「經歷那麼大的災難,老天讓我活下來,應該要有所貢獻。」並也把兒子推出來當志工,叫他「要跟好人學習」,這是她做媽媽的期望。
慈濟在莫雷洛斯州的四場發放,早午餐都由葛蕾絲媽媽用心準備,當發放結束,全員要離開荷呼特拉市時,她依依不捨地抱著相熟的志工哭泣:「你們一定要再回來喔!」
 |
阿根廷慈濟志工洪良岱,在災區待了兩個多月,努力培訓本土志工,就如慈母一樣呵護,期待有一天可以發揮力量助人。
|
曲終人不散
不管在墨西哥市或莫雷洛斯州,就因有這群本土志工一路相隨,做很好的折衝和引導,無怨無悔地捨出時間和心血,才能成就賑災行圓滿落幕。可是曲終人卻不散,他們還繼續接棒進行訪查工作,希望找尋真正需要幫助的對象,施以救援。
塔妮談到,這段時間,跟著大家一起哭和笑,接收到好多的愛和正能量,她會把這分獲得傳續下去;「『慈悲』和『大愛』無國界,也不應有分別心。」
崔妮也在賑災團返國後,捎給黃思賢訊息,並傳輸好幾張在大樓塌毀的現場服務災民的照片,寫到:「我們希望帶動居民,跟我們一起參與工作;下周起,我和塔妮、費南多、羅德里戈、亞伯特及我的組員們,也會就帳棚區剩下那三百九十九戶展開普查……老爸,這是我們的任務,無論在世界任何角落,我都一定會去做。」
語意熱切而真誠,本土志工們不等號令,就已經動了起來。
二○一八年元月十三日,由本土志工所主導,美國團隊前往支援的墨西哥市克約亞岡區(Coyoacán)的受災戶發放在當區教堂舉行,總共發放了四百八十七戶、義診逾五百人次,在攝氏一度寒冬中圓滿達成任務,讓慈濟在墨國的發放到達第十場,義診也突破五千人次。
黃思賢下註解說:「當初我們一毛錢、一項物資都還未援助,這群本土志工就這麼信任、愛護我們,還主動陪同去各區複查,這是慈濟國際賑災史上絕無僅有的經驗;現在他們又真能擔起大任,只要耐心陪伴,繼續灌溉和施肥,這些小樹苗終將有一天會長成大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