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慈濟月刊第615期
2018-02-01
  靜思晨語
  社論
  心靈交流道
  無盡藏
  主題報導
  慈善臺灣
  書訊
  慈善國際‧土耳其
  特別報導
  人物誌.嘉義
  聞法札記
  百川歸海
  衲履足跡
  最美笑容



人文志業首頁 / 慈濟月刊 / 第615期
  二十五至二十七日 生命共同體



12/25-27《農十一月‧初八至初十》

【靜思小語】天下眾生為己任,以時間成就生命意義。

 

世間淨土寸寸增

 

葡萄牙在六月及十月發生了兩場大面積的林火,燒燬超過七百年歷史的森林。駐葡萄牙王樂生代表兩次來函本會,期盼慈濟能援助林火受災災民,美國陳濟弘師兄、林慮瑢師姊夫婦,法國黃行德、鄭龍師兄及英國王以潔師姊五位組成勘災團,於十二月五日及六日到災區勘查,二十五日返回精舍報告。

勘災以瓦澤拉、唐迪拉兩市為重點,各約有五百戶需要幫助,受災戶大多為農戶,評估提供農機設備的補助以及禦寒的毛毯,已請當地政府提供完整名單。

上人表示,葡萄牙在想像中是很漂亮的文化古國,但是一旦受災,生活在其中的人也是這麼苦,尤其是鄉下山間的老人家既窮又苦,求助無門。「有心去幫助,最重要的是當地要有人可以承擔;有人有心去做,事情就不困難。」

「承擔的人要有心,還要有緣。聽到以色列甘若飛大使調派到葡萄牙,就感覺到很有希望;因為他派駐在臺灣時,已經皈依了,常常和臺北慈濟人一起做環保;他在離開臺灣以前對師父說,回國以後會承擔起以色列的慈濟會務推展,現在聽到他派駐葡萄牙,十二月五日到任,剛好是你們去勘災的時候,真的是因緣巧合。」

除了甘若飛大使,還有德國林美鳳師姊的律師朋友佩德羅先生,歡喜穿上慈濟志工背心,協助與災區政府人員翻譯溝通。上人言,在葡萄牙已牽起人與人之間的緣,接下來就需要大家用心評估與安排賑災。

黃行德師兄報告法國會務,提及法國慈青積極推動素食,並計畫提供熱食給街友,近來也發現有部分難民舉家露宿在巴黎街頭。

上人以今年歲末祝福主題:「大愛共伴有情天,寸步鋪路護大地」,勉勵慈濟人把心調整好,凝聚起愛的能量,帶動人人朝同一個方向前進;對於還不熟悉慈濟的會眾,把握機會分享慈濟在國際間的付出,此次葡萄牙勘災的見聞也可以說明,讓人人有參與感。

「所講的並非過去久遠的菩薩故事,而是講在現代運用佛法所做的人間事。讓人人知道最新的慈濟訊息,認同自己是慈濟的一分子;也邀約大家共同做慈濟事,見聞天下苦難,有警惕心就能戒慎虔誠。」

上人說,帶人要帶心,募款更要募心,「天下災難偏多,環境污染嚴重,多度一個人,多一個人認同慈濟觀念,願意改變生活習慣,世間就多一寸淨土。」

 

長時陪伴啟發愛

 

菲律賓民眾普遍信仰天主教,耶誕節是重要節日,然而日前接連遭受啟德颱風與天秤颱風侵襲,災情嚴重。萊特省奧莫克市大愛村幾乎全村受災,慈濟志工在耶誕前夕發放了祝福金、毛毯和二手衣物,先解決燃眉之急;接著啟動「以工代賑」清理社區,希望讓全數村民都能返家,安心迎接新年。

二十六日志工早會,上人分享,慈濟在海燕風災後為奧莫克受災居民援建千戶簡易屋,啟用三年來,年年經歷颱風,年年都平安;這次風災特別嚴重,慈濟人實地探訪後回報,簡易屋安然無恙,不過大水退去後,屋裏充滿泥土,村裏的年輕志工們馬上幫忙老弱病殘者清掃,如同修復自己的家園一樣。

上人說,慈濟人長期陪伴,在村內帶動出許多志工,平時關懷貧病老者,災難時也會主動救援。

「實質補助能夠應急,但數量再多總是有限;而慈濟人帶動起人心之愛,能夠永恆存續。對受災居民的教育、陪伴、帶動,都是慈濟人文的一部分;不只在於一時,需要長年累月的陪伴,才能培養出志工精神。」

 

小螞蟻扛須彌山

 

二十七日,清晨微雨更添寒意,參與「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精進研習」的慈青們無畏寒凍,在慈懿會爸爸媽媽陪伴下,穿著雨衣,步步堅定地從靜思堂沿「師公路」走回心靈故鄉,大家在圓緣典禮中分享心得,並且發心立願。

「時間過得很快,慈青成立已經二十五年了;每年歲末為海內外培訓委員慈誠授證,如果聽到受證者說:『您的孩子回來了!』我就知道這是畢業慈青,這句話是我和慈青之間的密碼。慈青孩子回到慈濟大家庭,承擔起委員、慈誠的責任,就感覺到靜思法脈、慈濟宗門傳承有望。」

聽聞美國慈青陳毓琪曾請教老師:「生命從何而來?」上人表示,佛陀幼時就對種種生命現象有所疑惑,修行覺悟、找到答案,說法時也清楚解答「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教導要有開闊的時空觀念,認知眾生是生命共同體。

上人說,能夠體會生命的大意義,就會以天下眾生為己任;創立慈濟,即是期待將佛陀所提倡的菩薩道落實在人間,以群體的力量聞聲救苦。就如慈濟人救助墨西哥地震受災居民,彼此非親非故,但是得知他們受難,總是不忍。這分不忍之心,就是「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大悲心。

「你們發願挑天下米籮,也是因為不忍心── 不忍這麼沈重的大米籮,由一個人、少數人擔挑;如果人人都能出一分力量,小螞蟻也能扛起須彌山!」

「生命的大意義,要用時間來成就。」上人叮嚀慈青們,善用父母所生的身體,在人群中做有意義的事;回報父母恩,也要回報眾生恩,感恩天地供應資源、各行各業供應生活所需,「提起感恩、尊重、愛── 對任何人都要感恩,對任何功能都要尊重,以愛為眾生付出。」

 

Bookmark and Share
 



Copyright ©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 版權註記